隨著剝皮寮翻新成復古的文化場域,百年光景的艋舺舊區彷彿注入新活力,文創新意妝點了老市街的面容,記憶中的古早味也在尋找新方向,走吧!踏著懷舊的步伐,重新尋訪念想中的艋舺。
台北堂摩那卡餅本舖
創於日治大正9年(1920年),為專製最中餅的老舖。最中餅是日本傳統茶點,日名「もなか」直譯成中文即「摩那卡」,是以糯米蒸成麻糬後,再放進烤模製成餅殼,填入紅豆餡就成了美味點心。最中餅原為日本皇宮御用,當年創始人所做的產品僅供應總督府高官,直到他們離台才開始對百姓販售。如今老店以禮盒銷售與餅殼批發為主,若在餐廳、飯店、抹茶店等看到最中餅,十有八九都是出自於此。
立良二號
選在曾為傳統偶戲展演空間,變身亮藍色招牌的自家烘豆咖啡館,這是延吉街「COFFEE:STAND UP」的2號店「立良二號」,店名同樣取自自家烘焙豆名,主打與首店淺焙豆區別的深焙配方。有別於首店周邊環境的77熱鬧氛圍,因緣際會下選在擁有反差形象的萬華展店,堅持對咖啡豆的品質而每天挑豆,一顆顆地篩選掉有害的瑕疵豆,而這裡所提供的咖啡風味,也意外地符合萬華沉穩的城市風貌。
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
前身為「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的新富市場,建立於1935年,在2006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近年透過空間修復,以與原市場攤台深度相當的2道半透明厚牆,架構出獨特的空間原型,而厚牆線性更突顯出了馬蹄形天井的輪廓,不僅成為打卡拍照的地標,更榮獲國際設計大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 金獎肯定。內部設有展區、咖啡店、共同工作室、廚藝教學空間等,不妨來此逛逛感受重生後的亮點。
剝皮寮歷史街區
剝皮寮老街即為現今萬華區的廣州街、康定路周邊區域,聚落橫跨自清代、日治、民國3個時代,至今仍保留大量混合閩南式及西洋巴洛克式的獨特建築,像是造型牌樓、日式風格傳統亭仔腳旅社,並在懷舊電影海報、商店中,感受充滿人文風情的特色古蹟,讓前往探訪的旅人,總能流連忘返於歷史軌跡中。除了遊賞老街,而後還可前往周邊的龍山寺拜拜祈福,或到三水街市場中找尋古早味小吃,感受最在地的日常洗禮。
福大同茶莊(台北萬華店)
歷經百年,如今茶莊已六代傳承,遵循先祖醫者情懷,與全台各茶區茶農配合。茶葉採自然農法栽種,初製好的毛茶以傳統焙籠搭配遠紅外線儀器,反覆烘焙去除水氣,除可修正雜味、延長保存期限,還能讓品質與香氣更穩定。店內新茶老茶各有巧妙,產品有東方美人茶、老茶,以及產區源自杉林溪、梨山、大禹嶺、福壽山等地的台灣高山烏龍等,另有佐以萬壽菊花苞的紅茶、綠茶,花果氣息馥郁,還散發清新的百香果香氣,吸引年輕人加入品茶行列。
小王煮瓜
獲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小王煮瓜,配合北市府店家改造計畫,去年底華麗轉型成文青感十足的店面。46年的老店目前為第二代老闆所經營,滷肉飯及清湯瓜仔肉不只米其林推薦,長久以來也都是熱賣品項;清湯瓜仔肉採用日光牌醬瓜熬煮,湯中肉羹是由豬後腿肉製成,Q彈有嚼勁;滷肉則使用肥瘦適中的豬肩頸肉以獨家醬汁熬煮,淋在米飯上噴香涮口停不了,還有眾多小菜,每道都令人回味再三。
兩喜號總店
一碗魷魚焿串起世代艋舺人的味覺記憶,1921年創立的兩喜號即將迎來百年,去年底以「文化館」為概念將總店形象翻新,加進許多在地的文創元素,營造出清新活潑的用餐氛圍。堅持百年魷魚焿作法,吃得到厚片魷魚條與新鮮旗魚丸2種鮮味與口感,而以獨家蒜味醬調味的米粉炒也有高人氣,魯肉飯、牛蒡天婦羅等都頗受歡迎。現在仍不斷研發新料理,第四代老闆帶著滿滿熱情與創意邁向下個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