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風格數位編輯出身,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作品散見於台灣各大生活風格媒體、雜誌叢書與刊物。Taipei Walker 特約編輯。

北美館 2A、2B 展覽室,帶你從藝術看見台灣小人物的日常

關注台灣美術史的藝文迷,對於被譽為「礦工畫家」的洪瑞麟肯定不陌升,在他筆下的勞動階級,不論在工作或是生活樣貌,皆滿溢著平凡、樸實的美感,散發出對於土地的親近熱愛,以及小人物的關懷和共存。如今,北美館以《掘光而行:洪瑞麟》為題,推出這位前輩藝術家的年度個展!

 

 

 

1912 年生的洪瑞麟,今年適逢其 110 歲冥誕,北美館邀集藝術史學者與策展人共同策劃,結合館藏與館外佳作,展出 350 餘件的原作與文獻,包含罕見且鮮少曝光的素描、重要家人肖像畫等,集結洪瑞麟從兒時、留日習畫、回台於礦坑工作及創作、退休晚年的旅行風光作品,精彩且完整地呈現。

 

洪瑞麟出身大稻埕,父親洪鶴汀任職台北元隆茶行的總管,也是一位深諳漢學的畫梅業餘畫家。自幼便於日本義塾接受基礎教育的洪瑞麟,也在此時接觸人道主義的薰陶,對於社會底層大眾的關懷則源自於西方藝術家梵谷、米勒的作品,為生涯後續的創作留下伏筆。

 

 

穿梭在柔和色彩的展場空間,由低矮的圓拱門象徵礦坑的環境,開啟了不同於北美館多數展覽的白盒子印象。《掘光而行:洪瑞麟》分為六大展區,第一展區「大稻埕的初心」紀錄下兒時展現高超繪畫天賦的臨摹作品,接著在第二展區「自由的野武士」中,藝術家前往日本帝國美術學校(今武藏野美術大學),選擇不同於歐洲古典學院派別,養成了勇於創造的野武士藝術創作精神,以粗獷的筆調描繪下單純的形象,並可於同一展區看見學生時期青澀的洪瑞麟寫真文獻。

 

 

第三展區「勞動者的感悟」則描繪出在日本山形縣的庶民生活,畫出雪地裡勞動者的生活工作情景,顯示出扎根風土民情的藝術創作思維。而他本人也曾說道:「我留學日本的幾年,最令我感動的,不是那裡的櫻花,不是清淺的溪流,而是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

 

 

回台後以炭筆、墨彩記錄下他的礦工生涯,則是展覽的第四展區「礦工之頌」,也可於此展區看見洪瑞麟最為著名的創作。遠赴日本頂尖的藝術殿堂學習藝術,回台後卻任職礦場的反差,關鍵因素則是為了感念其日本留學的資助者倪蔣懷,因此前往倪蔣懷瑞芳的礦坑工作養家。

 

 

與勞動階級為伍的他,35 年來持續以礦場生活為創作題材,筆下礦工樸實的情景、黝黑的面容、結實的肌肉線條,都成了洪瑞麟最富盛名的藝術作品,為礦工呈現「陽光照射不到」的生命尊嚴。

 

 

而自礦場退休後,洪瑞麟受邀前往國立藝專(即今日台藝大)任教,認為學畫應從人體著手的他,在第五展區「桃李春風」中,展出他結合東方水墨毛筆、西方粉彩的複合媒材,創作出多元形式的裸女速寫。特別的是,「畫裸女的心情跟畫礦工不一樣,一邊是很激烈的,裸女則是比較寧靜、安靜的實體,是很大的對照。」如此的展區安排,可讓觀者認識洪瑞麟不同面向的藝術表現。

 


最後的第六展區「原鄉 . 異鄉」則展出洪瑞麟前往台灣各地遊覽,以及人生晚期移民美國加州,住家附近海灘景緻等,並展出與台灣摯友們分享著祝福的自製明信片,讓人感受到藝術家的樂天知命與平易近人。

 

 

 

長年處在不見天日的地底,使洪瑞麟特別嚮往陽光,《掘光而行》的展覽名稱,涵蓋了藝術家礦工生涯,以及前往風光明媚的加州定居的晚年,精妙地詮釋了洪瑞麟的人生寫照。無論是否熟悉這位台灣前輩藝術家,皆具有相當的啟發性,值得一訪!

 

 

Info. 《掘光而行:洪瑞麟》

日期:2022/03/19(六) - 07/31(日)
地點:北美館 2A、2B 展覽室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