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愛吃,那就寫吃;既然愛玩,那就寫玩,用最直覺的想法,過最直觀的日子,最後乾脆活在自在裡。
zoechen@walkermedia.tw

出門旅遊萬事小心!


台灣身處地震帶,因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因此從小到大「地震」這個名詞或動詞總是與生活如影隨形,且自這幾年台南與花蓮的兩次大地震後,人們對於地震的恐慌和畏懼也隨之加劇,再加上2022年9月接連幾番能量較大的前震、主震、餘震不斷,開始讓人省思關於地震防護。這些年走進山裡露營的風潮蔚為流行,於是Taipei Walker整理出幾項爬山、露營等在山中遇到地震的應變之道,希望大家都能開心出遊、平安回家。

 

 

Q1. 在山上碰到地震怎麼辦?

山上地震最危險的外在因素大概就是石塊落石、山崩,或是因地震沒有穩定好自己而導致跌倒受傷。因此在山上遇到地震的當下,需要先保持身體穩定,以免晃動的地面導致身體不穩而摔傷!

 

雖有人建議應立刻趴下,但還是須注意當時所在的區域環境為何,因為趴下也須看地點安不安全。如果此時人正在邊坡,必須注意上方是否有落石;倘若是在山頂或平坦的地方,則應立即找到安全地方趴下或抓緊身邊的林木,靜觀其變,等停下來之後再行動。山上地震的危險是立即性的,因此必須要特別小心!

 

 

Q2. 挨過地震還可以繼續爬山嗎?

可視當時的情況而定,但先找到安全的地方避難是最重要的。當山體搖晃當下,如果遠處或近處有崩塌情況,很容易被立刻看到,最明顯的徵狀就是揚塵,如果看到塵揚四起,就表示不適合再往前走,必須很小心地下山。

 

 

Q3. 如果立刻下山需要注意什麼?

下山也須特別謹慎,因為地震過後,鬆動的山體伴隨而來的會有石塊滾落的情況,此時利用聽聲辨位與觀察的方式注意四周土石崩落方位。若在行徑間發現小石頭掉落,那就得停步觀察,因為小石頭接下來就會有小石塊、再來就是一堆石頭,甚至是整個崩落,因此一般在爬山時發現有很多小碎石滾落,這個狀況就是得注意,可能是山崩的前兆。

 

 

Q4. 山上地震最危險的位置是哪裡?

如何判斷山上的危險度,可以用環境評估。若所在的區域如玉山峰頂那樣的裸岩區,那麼完全不建議再往上走,因為會擔心鬆動的山體導致岩石崩落或是土石滑動的危險,這樣的區域在雨後或是地震之後的風險往往都是最高的。其次為坡地區,坡地區也因為有可能在大雨過後吸飽了水,很容易因為地震而整片崩落;平緩的草原區則是危險性相對較低的區域。

 

 

Q5. 為什麼地震之後盡量不要去爬山呢?

地震之前山體有如被壓緊的黏土,不易鬆脫,但當地震晃動之後,山體的石頭也隨之鬆動,此時會變得較為鬆散,很容易崩塌,這也是為什麼所有專家都建議在地震後盡量不要往山上跑,鬆動的石塊如果又遇到下雨,會變得更危險,也容易形成土石鬆動或土石流。

 

遇到地震,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亂跑、亂竄,就地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掩護自身安全,穩定心情、不慌張,如同在平地遇到地震的保命3步驟:趴下、掩護、穩住一樣,只是在山區,更需要多一份觀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