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原來北投老街隱藏著這麼多有趣的建築!

北投老街區,一個充滿歷史與神秘色彩的古早街區,在北投區的歷史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裡早在清代就成形,並成為了北投區的行政、文化、商業中心,深植北投人心中。在大北投的開發中,北投站周邊是最後一個成形的聚落,但卻因為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沈澱,成為了北投區最具深度的文化記憶之一。

 

【走讀台北】北投不只能泡溫泉!帶你走入舊北投的老街巷弄,探索老台北的迷人風情

 

從清江路、中正街、大同街這條昔日的淡北古道沿線,至今仍可以看到許多聚落痕跡,這些地方珍藏了北投區最為珍貴的歷史文化。當然,北投老街區的珍貴之處不僅僅在於這裡有市定古蹟「周氏節孝坊」、長老教會北投教堂、北投穀倉等,還包括淡北古道上許多的老建築,例如與節孝坊一起的代天府、大同街豐年路口的頂店、往南的大同街的學仔內、陳仁隆號宗祠、下店的中正街、中店仔口、清江路的陳春記、仁記內、慈后宮、公館路的福安宮等等。

 

這些古老的建築物,蘊含著北投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每個角落都散發著濃厚的古色古香氛圍,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周氏節孝坊

 

【走讀台北】北投不只能泡溫泉!帶你走入舊北投的老街巷弄,探索老台北的迷人風情

 

建於1861年的周氏節孝坊,是為了崇敬堅毅的女性周絹展現的極高孝道而建。周絹於1788年出生,1846年去世,二十五歲就成為寡婦,獨自撫養兩個兒子成人。這種行為被視為極度孝順的堅貞事蹟。周氏節孝坊的建築風格獨特,建築細節的設計展現了清代建築的高超技巧和細膩工藝,為周氏節孝坊增添了許多韻味和特色。

 

陳氏祠堂

 

【走讀台北】北投不只能泡溫泉!帶你走入舊北投的老街巷弄,探索老台北的迷人風情


陳家的起源可追溯到忠義行天宮和舊北投地區。舊北投的祠堂廣場曾被用作曬穀場,如今成為陳家族特殊的聚會、祭祖、活動和婚宴場所。在北投的陳氏宗祠,可以看到名為「侯亭居」和「綿隆號」的建築,這個地方在俗稱中街仔,曾是北投市場的前身。不遠處有一座已拆除的土角厝式的三合院,通稱為「學仔內」,那是北投教育的起源地。

 

陳氏宗祠和學仔內建於1890年,宗祠是以紅磚砌成的建築,裝飾注重於繪畫藝術。學仔內曾是陳家後代的私塾,也成為北投國小的校址,陳家子嗣佔該校學生人數的八成,而陳家更擔任了該校的第一任校長,顯示了這個家族對於地方教育的重要貢獻。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

 

【走讀台北】北投不只能泡溫泉!帶你走入舊北投的老街巷弄,探索老台北的迷人風情

 

北投基督長老教會於1876年由平埔族原住民林黑凸擔任首任長老創立,並與歷代領袖共同建立。起初,教會在關渡平原旁的十信工商現址建立聚會所,多年來遷移多次,直到1912年才在現址興建教堂。

 

建築師吳威廉是一位加拿大傳教士,為北投基督長老教會的建築設計別具一格,呈現英國鄉村小教堂的風格,並採用台式瓦頂。禮拜堂的斜屋頂面積約20坪,除了住家區域外。外牆主要採用米黃色,扶壁設計凸顯其耐震能力,樑柱則運用紅磚和石材。在二戰期間,這座教堂曾被日本政府徵用為倉庫,戰後又改建為台灣神學院教師宿舍。

 

北投市場之變遷

 

【走讀台北】北投不只能泡溫泉!帶你走入舊北投的老街巷弄,探索老台北的迷人風情

 

北投的「中街仔」(今中正街)商店林立,成為了北投繁榮的象徵,特別是在1901年淡水線鐵路通車後,北投設站,站前的光明路與中正街更加繁華。當時知名的德記洋行也在下店設有事務所,辦理硫磺產銷事務,使商販們的集散地更加熱鬧。

 

【走讀台北】北投不只能泡溫泉!帶你走入舊北投的老街巷弄,探索老台北的迷人風情


1919年,下店東口(店仔口)興建了北投市場(舊市場),成為臺北市悠久的公有傳統市場,供農產品、魚肉等交易。當時位於民生巷(光明路七十二巷),丁字形巷道的三個出口分別為現在的「中正街」、「光明路」與「中央南路」。中央南路出口寬敞,因當時市場就在中央南路旁,現為五層白色樓房。

 

【走讀台北】北投不只能泡溫泉!帶你走入舊北投的老街巷弄,探索老台北的迷人風情


戰後,市場規模太小,位於中央南北路的交通瓶頸,市場聚集的人潮既危險又妨礙交通,因此計劃將市場遷移擴建。1953年,新市場於現在的新市街位置開業,當時為類似四合院的一樓磚造瓦房,市場有兩處入口,分別位於「新生巷口」附近和「中央南路二十五巷口」,後者已拆除。

 

山峸書店

 

【走讀台北】北投不只能泡溫泉!帶你走入舊北投的老街巷弄,探索老台北的迷人風情


這一座近百年的老磚屋,經過創辦人王政中和袁浩程的不懈努力,已成為一個融合文化與藝術的獨特空間。書櫃和擺設多數是從戲劇演出中留下的道具,為這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創辦人王政中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除了經營書店,他仍然在劇場領域工作。

 

當時,王政中與劇場設計系的學弟袁浩程偶然間共同租下了這座北投老屋,袁浩程創辦了「山峸製作設計」,在屋子的後半部致力於演出製作統籌、舞台和道具製作,形成一個新興的藝術集團;而王政中則在屋子的前半部開設了山峸二手書店,持續推廣他熱愛的文化。

 

這個山峸小小角落結合了書店、酒吧和劇場的多元功能,讓人們在品味書香的同時,享受精彩的表演,沉浸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在這裡,人們能夠感受到懷舊情懷和藝術交融的魅力。在喧囂的城市中,他們找到了一份寧靜與放鬆,重新與文化建立起聯繫。這個獨特的空間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避世之所,讓他們在書籍、音樂和表演的陪伴下,重拾內心的平靜和文化的滋養。

 

北投福安宮

 

【走讀台北】北投不只能泡溫泉!帶你走入舊北投的老街巷弄,探索老台北的迷人風情

 

也稱北投磺港後福安宮,主祀福德正神,建於1877年,擁有逾140年的歷史。北投曾經是台灣知名的溫柔鄉,吸引許多提供服務的飯店進駐。由於飯店參拜後都有賺錢,因此捐獻牆上磁磚給廟方,展現當時的風華和溫泉業的盛況。雖然時代變遷,這些飯店相繼倒閉,但福安宮廟中的磁磚仍然訴說著當時的歷史。其中有過去著名的龍城、北投大飯店,廟中最年輕的磁磚也已有近60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