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這個週末就搭上輕軌造訪這間古厝吧!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是淡水區淡海新市鎮內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價值的古厝。這座建於清光緒初年的農宅保存完好,成為該地區少數珍貴的早期農宅,見證了淡水開發的歷史。2003年,程氏古厝被列為歷史建築,成為當時淡水鎮內首座指定為「歷史建築」的傳統民宅。

 

【走讀台北】探訪淡海新市鎮中的古蹟:見證淡水發展的「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程氏古厝是一座典型的三合院農村民宅,使用唐山斗磚和山牆瓦衫建造,四周環繞著竹籬,溪水流過,完美展現了淡水近百年來閩南人建築的特色和人文環境。2012年12月開放參觀後,程氏古厝成為一處文化景點,也是淡水唯一以漢人傳統民居為主題的歷史建築。

 

【走讀台北】探訪淡海新市鎮中的古蹟:見證淡水發展的「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程氏家族是自清代從福建來台的程耀事開始在淡水從事養殖業。第三代的程光和遷往淡水大庄埔一帶,後代的妻子吳氏麥帶領五個孩子勤奮耕作,積累財富,並向地主楊矮購買田庄,包括建築物在內。

 

程氏古厝的建造年代難以確定,但根據學者推測,應該是建於清法戰爭之前,即清光緒初年。當時,它所在的位置正好是滬尾之役北路營的營區。當時湘軍名將孫開華曾在此部署軍隊,從假港出擊,最終擊敗了法軍,取得了勝利。戰爭期間的營城已經毀壞,而程氏古厝則成為珍貴的古戰場遺跡和見證。


【走讀台北】探訪淡海新市鎮中的古蹟:見證淡水發展的「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程氏古厝建築特色:特別的「穿瓦衫」

 

【走讀台北】探訪淡海新市鎮中的古蹟:見證淡水發展的「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在潮濕多雨的淡水,建築物常常受到嚴重的損害。然而,人們卻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建築方式,被稱為「穿瓦衫」。這種方法是將瓦片用竹釘固定在建築物的牆面上,再抹上灰泥,就像房子穿上了瓦製衣服。淡水程氏古厝就是利用這種穿瓦衫的建築方式建造而成,使用紅瓦和福州杉等材料,完美地適應當地的氣候。這種建築方式不僅美觀,還具有防水、隔熱和耐久的效果。

 

【走讀台北】探訪淡海新市鎮中的古蹟:見證淡水發展的「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程氏古厝是一座三合院民居,由內外的「埕」、「正身」和左右的「護龍」組成。它面向西北,背靠東南,可遠眺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和觀音山。這種建築方位獨特,正身面寬五間,左右各有一道護龍,門廳正對七星山,前方有公司田溪曲折流過,形成一條玉帶水。這樣的設計考慮到了傳統民間風水,非常適合。

 

【走讀台北】探訪淡海新市鎮中的古蹟:見證淡水發展的「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你可以看到牆身上有許多小孔洞,這就是所謂的「銃孔」。這些銃孔大小不一,方便防禦射擊,是早期傳統民宅常見的建築特徵,反映了清末治安和民間武器裝備的特色。雖然現在不再需要防禦射擊,但這些「銃孔」仍然是淡水建築的獨特特徵,值得細細觀察。另外,早期的民間常飼養家貓,用以捕捉老鼠和害蟲,也會在牆上看到貓洞的設計。

 

程氏古厝附近的公司田溪

 

公司田溪是一條長約15公里的河流,起源於大屯山。在荷西時期,林子溪下游地區有許多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田地,因此被稱為公司田溪。清領時期,這裡是淡水通往三芝、金山、雞籠等地的重要交通要道,至今仍然是如此。

 

【走讀台北】探訪淡海新市鎮中的古蹟:見證淡水發展的「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最早的公司田橋於1812年由當地居民建造,但在1821年的颱風中被洪水沖毀,之後只能臨時搭建木板橋。每次豪雨來臨時,木板都會被沖走,直到天晴後,居民才將其搬回原位。直到1862年,當地居民提議興建一座石橋,由豪戶出資,橋面板取自下游的雙溪口。

 

Info.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地址資訊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新民街一段138巷7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日 11: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