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好難想像這個地方在台北市!

走訪臺北市,除了都市中心,還可以山區感受的文化氛圍。在臺北盆地邊陲,有一個古老的宅第,名為義芳居古厝。這座建築是陳朝來在1876年所建,位於昔時土名下內埔庄,鄰近蟾蜍山、芳蘭山和中埔山的下內埔地區。陳朝來是一位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的養子,他在臺灣經商有成,因此興建了這座宅第作為家族的居所。

 

陳家歷史

 

 

陳朝來的祖父是渡臺始祖陳振師,朝來也是在家族中接任其父的志向,既務農又經商。義芳居的名稱充滿了家族的慷慨和仁愛之意,寓意著「義種禮耕穎川舊德,芳蘭馥桂淡地祈榮」。在義芳居的對面,陳朝來的四個兒子也在1889年籌建了一座四合院宅第,取名為「玉芳居」,與義芳居共同稱為「芳蘭三塊厝」。

 

可惜的是,玉芳居在1985年被臺灣大學徵收為校地並拆除之,現今只剩下義芳居和芳蘭大厝可以供人參觀欣賞。

 

義芳居建築風格

 

 

義芳居的建築風格為傳統的三合院,由三棟建築物圍繞而成,中央庭院的佈置讓人感到寬敞和自然。整個建築物保存完好,有許多文物和書畫品收藏在其中,讓人可以一窺臺灣古代家族的生活和藝術氛圍。在參觀過程中,還可以聽導覽員講述義芳居的歷史和家族故事,更深入地了解臺灣的文化和傳統。如果你有興趣深入了解臺灣的古建築和文化,義芳居古厝絕對是一個值得參觀的地方。

 


建築採用了單進雙護龍之三合院格局,坐東南朝西北,面開五開間,是臺灣北部典型的「安溪厝」。當我走近這座建築時,立刻被入口門面採用「凹壽」設計所吸引,這種磚砌出挑墀頭「火庫起」屋身的設計,讓人感到宏偉而又精緻。

 

義芳居別緻細節

 

 

進入建築後,我看到正廳和左右護龍的磚石厚牆,以及牆上的海棠形和圓弧形石窗,更增添了古色古香的氛圍。原來屋後和兩側都築有圍籬,屋後更有兩口水池用來蓄水防範火攻。四周的牆壁設有大小不一的銃眼,讓人不難想像這座建築曾經的用途。

 


然而,如今只剩下一座兩層高的銃樓,原本在護龍右端有兩座。建築的正廳和左右護龍的牆壁都是由閩南磚、土墼和砂岩等材料砌成,而前埕的石板則是用棕黃色的砂岩鋪成。門額上泥塑的「義芳居」字樣,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