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華麗的老宅建築真的很少見呢!
每個月只開放一天的台北賓館勾起許多民眾的好奇和朝聖心,被高聳圍牆圍起的華麗歐風建築到底有什麼細節能欣賞,讓這麼多歷史、建築和攝影愛好者為之驚艷呢?
第一代總督官邸
在日軍於1895年進軍台北城內時,原本總督官邸曾經設置在基隆、布政使司衙門、欽差行館和西學堂,直到1899年才確立興建於現址,同一時期拆除台北城圍牆與台北天后宮,並且拆除的石材作為總督官邸之圍牆所使用,而文物則被收集作為和洋庭園的裝飾物。
總督官邸作為兒玉總督的豪宅別墅當然要顯示其威嚴,因此氣派又華麗的設計充滿整座洋館。也是這樣總督官邸的建築費用總計21萬7000日幣左右,當時這個數字非常驚人,也引起了日本方面強烈的批評和爭議。
福田東吾和野村一郎是總督官邸的建築設計師,他們都接受過西方建築的訓練。整棟洋館採用歐洲古典風格的建築輪廓來設計總督官邸的外觀,並採用了凹字型和左右不對稱的平面配置。整個建築由磚和石材混合搭配而成,外觀顯得雄偉壯觀,但實際上只有兩層樓。室內挑高非常高,屋頂由木製屋架和石板屋瓦構成。
一樓和二樓都鋪設了拼花木地板,外廊道和中央大廣間鋪設了英國磁磚。二樓的梁柱則使用了鐵材,並用混泥土填充間隔。總督官邸的前後庭園分別採用了西式和日式風格,佔地非常寬廣,是一個美麗的景觀。總督官邸還包含了門衛所、御者馬丁宿舍和馬廄等附屬設施,其中馬廄於1922年改建為鋼筋水泥的汽車停車場。
第二代總督官邸
1911年由於舊總督的木造結構因氣候潮濕、白蟻侵蝕等原因不堪負荷必須重修,找來了知名的建築師森山松之助進行建築設計,耗資15萬日幣,而這次整修基本上就是我們現在所建之貌。
整棟建築坐北朝南,同樣是仿歐風古典的華麗建築外觀,從正面看,我們除了看到挑高又氣脈且擴建11坪的車寄外,二樓四周皆有戶外陽台也擴建101坪可欣賞前園噴水池美景,陽台和一樓的半戶外空間也都是仿洋式的雙立柱與拱圈設計,二、三樓擴建296坪和大食堂也擴了6坪。
而再向上看便是滿滿的洗石子泥塑的藻飾和這樣的曲線雕飾,正中間還有一個代表性的圓弧臺字文標誌,為台灣總督官邸有別於其他殖民地的特徵,屋頂改變成近乎垂直的雙重斜坡屋頂,最像的是歐洲的馬薩式屋頂,加上歐風閣樓的木窗配置等等,這些已經是東方傳統建築不可能出現的設計了。
會如此大手筆進行改建其實也是因為這棟建築不只是官邸身分而已,同時也使接待貴賓和天皇的迎賓空間,因此內部的地板且重新製作改為更高級的櫸木拼花、維多利亞磁磚和每個房間皆有英國進口的壁爐、高級毛絨地毯、絲織窗門簾、金箔纏繞細腳紋路的垂吊水晶燈和天花板線腳等等,入內參觀時的震撼真的會以為身處在皇宮。
台北賓館一樓空間
1911年,賓館進行改造,一樓成為迎賓空間,挑高且開放,主要用途為辦公和交際。會客大廳位於一樓,總統曾經接待過裴洛西、友邦外交使節等重要客人就在此處。一樓東側包括「應接室」(接待客廳)、總督秘書室、副官室和書記室。
此外,還有大會議室和附屬的「應接室」。西側是接待客人的區域,包括客室和大食堂。兩個空間之間有拉門連通,方便總督在日治時期迎賓。此外,賓館還設有廚房、配膳室、預備室、「車寄」、玄關、「受付」、「控所」、「脫帽室」和宿直室等。在東角落還有一個遊戲室,供仕紳飯後休憩和娛樂之用,內設有撞球檯等設施。
台北賓館二樓空間
二樓是總督家族的私人空間,包括起居場所和小型接待室。東側包括總督的寢室、書房、化妝室和其他家庭成員的寢室,還有「婦人室」和「小兒室」。旁邊是通往頂樓露天陽台的「涼場」樓梯。西側是高度私密的接待區,主要接待女賓客和非正式訪客。此區包括客房、與之相連的「朝餐室」(小型餐廳)和「婦人客室」。
此外,還有供貴賓休息使用的寢室和化妝室,以及女佣所居住的「婢室」。中央的「廣間」南側是「安樂室」,作為收藏品鑑賞室,當時也常見於其他上流人士豪宅中。
未開放的和館與庭園
台北賓館有一未開放的和館,為日式木構造建築,是總督起居空間之一,與洋館有一木造廊道相連,內部最重要的空間是朝向池塘的一側,做在室內便可一覽庭園美景。
而和館旁的是南側庭園,為東方日本式庭園設計,有心字池橫貫其中,栽種各樣植栽,而還有奏樂堂、涼亭、護欄石橋、石桌、石板橋、假山、瀑布、溫泉等等裝飾分布於庭園,北側庭園的噴水池空間隔於是小型的仿法式庭園,立體幾何對稱的花壇圖案甚為經典。
台北賓館時期
戰後這棟建築便轉變為台灣省主席官邸繼續使用,1950年移轉給總統府,1963年變為外交部管理,陸續作為接待國際賓客的迎賓會館,1977年大修一次,1998年列為國定古蹟,2006年起供民眾參觀,也配合著總統府假日開放日期,每個月開放一次,並在定期節日和活動會有開放性表演。
希望這棟建築不但能做為迎賓使用外,也能給予民眾親近歷史場景、休閒娛樂的價值,將歷史與建築之美彰顯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