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門開!當父母的要有應對之道
因為疫情的關係,各縣市政府也逐漸宣布高中職以下以遠距教學方式上課,等同於是提前放暑假,讓不少父母開始哀號,想著該如何因應24小時緊密黏在一起的「小鬼門開」……。
雖然週一到週五還是要乖乖讓小孩作在電腦前上課,但到了假日,總不能還繼續關在家,在基礎防疫防護條件完善之下,可以到戶外走走,參與親子同樂的手作課程,不僅可以消磨孩子們的精力,還能舒緩因為疫情而緊繃的親子關係。像是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便以傳承文化為題,開辦不少傳統工藝的手作活動,也因應疫情,同步開放線上課程教學,很是有趣。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在哪裡
或許你會對「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提到「臺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會「喔~」一聲。前身為兒童交通博物館的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是城南區眾多文化場域之一,不僅鄰近台電大樓捷運站,旁邊更是緊臨著自來水博物館與寶藏巖,廣大的園區不僅有足夠讓孩童奔跑的空間,也是台北城南推動客家文化的場域之一,加上地理位置方便,又位處城南文化路線之一,倘若假日想要來場知識之旅怎麼可以錯過這裡呢?
延續客家文化的傳承
不同於他處的手作課程多以學及技能為主,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手作課程,在獲得技能之餘,還有著傳遞文化的使命,因此,她們以「客家傳統工藝」為基礎,引導孩子與大人共同「用手創造實用生活器物」的經驗,從零開始,一起同心協力慢慢將腦中的雛型完成,也希望在手作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客家文化及工藝。
將自然烙印在生活小物上
提到客家傳統工藝的手作,你我一樣,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必是「客家藍染」,心想:「該不會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裡的客家親子學習教室裡,也開始藍染了吧?」不,這裡雖然也有植物染課程,但因為對象為親子,加上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稻田環境,因此在課程規劃上,特地推出《花啦嗶啵》的型染相關課程,從稻穗染、野生蛇莓(客語:蛇波)染,到結合刺繡與碎布拼貼的手作內容,感受生活智慧的樂趣。
習得客家媽媽必備技藝
除了植物染與碎布拼貼之外,客家親子學習教室還整理了傳統客家媽媽必備的生活技能,像是以「縫紉」為題,設計厚杯墊手作課程;還有以天然絲瓜絡為材,在帶領大人、小孩一起觀察客家公園附近的行道樹之形狀,以剪裁、拼貼及縫紉的手法,將絲瓜絡設計為家中擺飾,也期望透過這樣的活動,培養小朋友觀察的觀察能力。另外還有像是編織、童謠歌頌,都是在認識不同文化的過程中,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親子互動的親密。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