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到陽明山花季賞花之餘,不妨也來這邊看看吧

陽明山在戰後成為許多高官顯貴的居所,由於其優雅景致、舒適氣氛以及易守難攻的戰略考量,相對於1950起常見的華北式建築,陽明山上其實也有滿多順應山勢、氣候以及運用當地石材「安山岩」搭築興建的在地建築,讓我們一同踏上閻錫山的足跡,探索他在臺灣留下的建築遺產。

 

 

種能洞

 

 

在1950年3月閻錫山先生卸下行政院長職務後,他決定到山中隱居。他在淡水河與臺北盆地的防風林山坡上建造了他的生活場所,稱為種能洞,這也是閻錫山先生與下屬們主要起居與工作的空間。

 

種能洞建築群的規劃展現了閻先生細心縝密、善於觀察地理環境及兼顧安全防衛之特色,兼容山西故鄉窯洞與臺灣鄉土建築。種能洞紅磚屋是閻錫山先生的防空洞,厚達三尺的磚外牆不僅兼具為少保衛防空避難的功能,也能儲藏食糧物資。

 

 

種能洞作為閻錫山故居的主要建築,建於1951年,以「中」字裝飾顯示閻錫山的中道思想。從拱形大門進入,映入眼簾的是孫中山「博愛」大字,房間裡擺放著成堆的閻錫山藏書與他的書作、還有閻錫山與孫中山的合照,以及各種匾額。這裡是閻錫山故居,也是他的研究所和藏書室。種能洞同時融合中、日、西三式建築特色打造而成。

 

現在是展示空間並介紹閻錫山先生的生平與起居空間特色。種能洞被臺北市政府在2004年公告指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屬於戰後重要人物防禦性與避世概念之故居,也是臺北市政府名人故居系列的文化資產之一。

 

老宅建築紅磚屋

 

除了種能洞之外,閻錫山先生在臺灣的晚年天地還有另一棟建築,就是紅磚屋。這棟建築與種能洞一樣,採用了閻錫山的故鄉山西窯洞之特色,但紅磚屋則是作為防空洞使用。建築外牆厚達三尺,不僅有防空避難的功能,也能儲藏食糧物資,門窗處還有加厚鋼板,並有偽裝棚、哨兵瞭望等設計。

 

這棟建築的建造與保存反映出政治與國際情勢緊張的時代背景,以及閻錫山作為當時行政院長即便退去官職仍有強烈軍事防衛考量的證明。

 

閻錫山的故事

 

 

在1950年,當時的政治局勢風起雲湧,蔣介石復行視事,閻錫山辭去了行政院長的職務,並選擇在陽明山上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堡壘。他在這裡打造了一個自身的處事宇宙觀,沉潛於書法和文章的藝術創作中,回歸了自己的初心。

 

閻錫山於此創作二十多本著作和將近1400件的書法和文章作品,深刻體驗這位政治家的晚年生活。在這片山林間,您可以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閻錫山當初的感受,體驗一種獨特的文化之旅。

 

 

閻錫山跟隨國民政府來台後,一開始還不習慣這裡的炎熱氣候以及暴風雨的侵襲,但他卻不氣餒的打造了一座茅草屋和金山。然而,後來他想起他的故鄉有一種冬暖夏涼又不怕風雨的住所,即窯洞。

 

於是,他請教了當地人,為何臺灣沒有窯洞呢?因為窯洞有三個缺點:潮濕、空氣不流通以及怕地震,這完全不適用於臺灣的氣候和地質環境。

 

 

閻錫山在設計工程上做了很多的改良和創新。他使用了洋灰來防潮濕,並設計前後開窗戶來使空氣流通。而防地震窯洞方面,則是藉由內部構造加強變形,創造了類似窯洞的特色房屋。這座窯洞有個非常特別的名字,叫做「種能洞」,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閻錫山希望能透過這座房屋來觀察宇宙,並展現他的宇宙觀。

 

 

現在,這座窯洞已經成為一個美麗的旅遊景點,讓民眾有機會親身體驗閻錫山故居的建築和氛圍。無論您是想了解更多有關臺灣建築、氣候和文化的知識,還是想欣賞一個別具特色的房屋,「種能洞」都是不容錯過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