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茶行真的好酷!
對台灣文化來說,茶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茶商則是台灣茶葉文化的重要推手。而在台灣茶葉的發展史中,位於大稻埕的新芳春茶行,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名字。
新芳春茶行歷史
在日本時代,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堯陽村的茶商王芳群在大稻埕開設了新芳春茶行,從事茶葉貿易。王芳群以精心製作並銷售文山和南港的包種茶為主,使他成為一位致富的茶商。然而,隨著王芳群的辭世,茶行的經營權由他的兒子王連河接手,繼續經營包種茶的事業。
於1934年,王連河在現今的民生西路興建的建築是集茶行、倉庫、住宅和烘焙工廠於一體。這座建築結合了傳統閩南式連續三崁式街屋和1930年代大稻埕的西洋混合現代建築特色,展現出獨特的外觀風貌。建築所使用的磚材主要有TR磚和S磚,而窗戶則使用了重錘窗的設計。
頂樓上的女兒牆以泥塑裝飾,以其優雅且具有安全性的劍形欄杆設計著稱。大門上的對聯「芳尋顧渚」「春採蒙山」寓意著茶行追求高品質的理念,並將中國茶葉的產地顧渚山和蒙頂山視為目標。這座店屋的使用方式與其他大稻埕的商行相似,一樓用作商店經營,後方則設有工廠;二樓則為辦公室和會客廳,而三樓則是神明廳和起居空間的所在。
新芳春茶行建築特色
一樓石牆前曾是茶葉暫放之處,牆面使用了唭哩岸岩,早期兩個房間內的木板可以抬起,底下放著鐵板,以保持茶葉的乾燥。穿過茶行,經過帳房,就可以進入新芳春茶行的日月天井。這裡有一道寬闊的紅磚牆,上面裝飾著像竹節一般節節高昇的陶製排水管,被稱為「竹節落水管」,象徵著不斷上升的成功。
在牆的後方是茶葉工廠,分為揀梗間、風選間和焙茶間三個部分。揀梗間是首要步驟,用來挑出較硬的茶梗和不良的葉子,若機器無法分辨,仍需依賴人力協助;其次是風選間,透過風力將大小不同的茶葉分開,機器能辨識茶葉的大小,同時將茶葉上的灰塵和雜質吹走,確保茶葉的清潔。
接著是焙茶間(焙籠坑),也是茶葉加工的最後階段,利用高溫將茶葉烘乾,這裡曾有一百個坑穴,每天都為製作更香的茶葉而熱火朝天。
往二樓走去,牆面上呈現特殊的六角狀磚塊,如龜甲般排列,象徵著長壽和吉祥。扶手則由檜木製成,上面鏤空飾以茶葉一心三葉的圖案。二樓是製茶女工揀茶的場所。至於三樓則包括神明廳、起居室、以及飾以花朵壁紙的小廳和招待客人的客廳,處處流露出濃厚的歷史氛圍。
新芳春茶行的活化
2016年5月,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接管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蹟,隨即展開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讓這座老建築重新展現當年的繁華風貌。
特展「重回大稻埕老茶行的璀燦榮光」、「新芳春老建築的故事」、「紫色大稻埕美學展」以及「再現大稻埕茶香歲月風華」於2016年9月20日舉辦,透過多媒體展示和文物陳列,讓遊客更深入地了解這座老建築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
在2018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將古蹟的經營權交給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以打造「活的茶葉故事館」、「茶文創發展平台」和「以茶會友」三大主軸,注入全新的活力。2022年後,古蹟經營權再度交回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新芳春茶行以展售合一的設計概念,重現了當年商販販售茶葉的場景,同時推出了書籍、文創商品、茶飲和展覽活動等多項設施,為國內外遊客打造了一個集文化、商業和休閒於一體的複合式茶書別境空間。這樣的設計不僅成功活化了老建築,更為文化傳承提供了延續的平台。
Info.
新芳春茶行 店家資訊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09號
營業時間:週三~週日 10: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