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飲食、旅行、生活、設計、休閒娛樂為主題,提供多種美好生活提案,多元的編輯視角打開生活各種面向,吃喝玩樂也可以很有故事性。

「不乖要打喔」這種不合時宜的事情就讓它消失在世界上吧!

父母教養影響兒少人格發展,體罰的速成式教養策略,無形中卻犧牲了「親子關係」和「兒少健康」,更潛藏暴力循環風險。繼2022年家扶基金會透過微電影方式傳達傳統家庭不當體罰的問題後,2023年再次邀請林宥嘉作為「用愛包圍計畫」代言人,一同關注兒少保護議題,邀請社會大眾一起加入關注、用愛包圍。 

 

 

林宥嘉代言籲教養需要更多愛與耐心 

體罰藏暴力循環風險,家扶基金會長期數據調查發現,遭受體罰的孩童,皆有高達或近四成表示,自己會以暴力解決問題,令人憂心暴力的惡性循環已潛藏在父母的教養方式中。今年再次代言用愛包圍計畫的林宥嘉,在聽聞遭受不當對待的兒少數據和處境時,不禁紅了眼眶、有感而發地說:「能再次和深耕兒少保護服務的家扶基金會合作非常榮幸,相當佩服家扶36年來的投入!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覺得父母的情緒管理其實很重要,我也會常和孩子說,人當然可以生氣,但不能隨便生氣,如果生氣也不要氣太久,孩子是會學習父母的行為的,當你用愛對待孩子,他們也會從中學得如何去愛。」

 

 

不當體罰影響極深

家扶基金會調查兒少對父母體罰看法, 3/21公布《兒少對父母教養的看法》報告,顯示學齡階段在小學的兒少遭父母體罰比例高,甚至有三成表示父母不會告知體罰原因,七成認同體罰會讓親子關係變差,近八成認為會對自己身心造成傷害。
 

體罰、管教不當集中小學階段 

台灣每年約新增一萬多名兒少遭不當對待,其中以身體不當對待類型為最多;而家扶基金會每年新承接的追蹤輔導案約1,500名兒少,服務實務中發現,遭身體不當對待或管教不當的兒少,多數集中在小學階段。《兒少對父母教養的看法》問卷調查指出,小學階段被父母體罰的比例亦偏高,進一步了解體罰的方式,包括被要求維持姿勢、用器具、用拳腳等最多,這些方式皆容易造成身體傷害,且有超過三成孩子表示不知道自己被體罰的原因,甚至認為問題出在父母情緒失控或父母吵架被遷怒。 

 


 

 

體罰重傷親子關係與健康 兒少問題不減反增 

調查指出,小學階段兒少遭受體罰後,在親子關係上,有四成五會減少與父母溝通、不願分享心事;在心理層面上,近七成認為體罰會讓自己失去自信,超過半數容易情緒低落,更有三成左右會開始自我否定,甚至覺得不被父母疼愛;在外在行為上亦出現變化,如逾三成會隱瞞自己的事或無法專注課業,甚至近兩成會自我放棄,令人諷刺地,所有父母不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事,都會伴隨體罰出現。可見體罰不一定能有效約束孩子行為,但是會明顯傷害親子關係並長久影響兒少身心健康。

 

新北市家扶社工督導彭淑鈴說:「相信家長管教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但用錯方法不但傷害孩子,甚至會助長其他更不適行為。養兒育女目前尚未有正規教育系統,我們對服務家庭積極推動親職教育,就是希望成為家長在漫漫親職路上的支持夥伴!」明白父母於工作上的辛勞,同理家長在教養子女上的每一分努力,呼籲用合宜的管教方式才能正確傳達父母的愛。

 
 

 

文字整理:Zoe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