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風格數位編輯出身,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作品散見於台灣各大生活風格媒體、雜誌叢書與刊物。Taipei Walker 特約編輯。

這些片很值得靜下心好好看一看

住在城市中的你,如何響應世界地球日呢?愛護地球,從不同的視角關注大自然做起,你會發現,跳脫自己的生活裡,環境中還有許多野生動物也在同一時間共享著每一片土地的資源,未曾留意牠們的你,不妨試著以珍貴的紀錄片認識牠們,或許,這將勾起你守護大自然的決心喔!編輯精選以下 4 部由台灣研究團隊與影像團隊合作的在地野生動物紀錄片,一起藉此揭幕台灣野生動物的美麗,以及牠們需要我們什麼樣的協助與改變!

 

生態紀錄片推薦1:《消失的紫斑蝶》

 

台灣被譽為蝴蝶王國並非浪得虛名,不僅島上擁有數百種蝴蝶,更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紫蝶幽谷」現象的地區。「紫斑幽谷」是紫斑蝶集體冬遷徙、聚集成谷的稀有景象,堪稱世界級景觀,甚至吸引《國家地理》、BBC News、日本朝日電視台前來拍攝紀錄。每年 20 萬隻的紫斑蝶過境,於春季時由高雄茂林往北飛,經過國道時也為其設立專屬防護網,以免遭車輛撞亡的「國道讓蝶道」的保育行動。



有感於全球暖化讓紫斑蝶的數量逐年下降,由台大博士蝴蝶專家詹家龍發起拍攝的紀錄片《消失的紫斑蝶》,斥資台幣數百萬拍攝,以 4K 1000 格超高速攝影機記錄下紫斑蝶細微的一舉一動,成為「台灣影史最高規格蝴蝶紀錄片」。而有別於多數生態紀錄片「斥責」人類,《消失的紫斑蝶》更是想大家看見紫斑蝶的美好,進而愛上紫斑蝶。

 

生態紀錄片推薦2:《山椒魚來了》

 

短短 10 公分身長的山椒魚,儘管嬌小,卻是自冰河時期便存在的台灣特有種,看過恐龍稱霸地球,也見證牠們滅絕,卻因全球暖化、棲地遭受破壞等原因而彬連絕種。由多次以《MIT 台灣誌》獲得金鐘獎的導演麥覺明,奔波於雲霧深鎖的海拔 2000 公尺的高山區,歷時 17 年的文字、影像紀錄,捕捉到 5 種的山椒魚身影以及卵串等極為珍貴的畫面,濃縮數十年來研究團隊的精華成果與點滴,更找來歌手伍佰擔任電影敘事,陳昇情義相挺錄製電影主題曲,融合流行藝術創作與自然生態,留下台灣百岳的壯觀美景之餘,也為下一代保留了山椒魚難得一見的面貌與生存環境。

 

延伸閱讀 | 《山椒魚來了》集眾大咖發聲,導演麥覺明分享拍攝心得

 

生態紀錄片推薦3:《一隻台灣黑熊之死 - 711/568 的人間記事》

 

臺灣黑熊作為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僅有少數能夠親眼在山林間親睹其生活的樣貌,沒想到,2019 年時竟在新聞片段上看見令四座震驚的畫面——研究編號紀錄 711 的臺灣黑熊闖入民宅、滋擾農園,最後誤觸農民捕捉山豬的陷阱,身上多處受傷流血且一邊哀嚎的景象,一度瀕臨截肢。



經過研究人員悉心照料康復後野放至遠離聚落的棲息環境,並於重回山林時改為編號 568,不料卻在 2022 年春季被傳承原住民狩獵文化的獵人誤捕身亡。經歷兩次重傷、兩次野放的 711/586,由林物局協助製成紀錄片,收錄救傷、野放的完整過程,記錄下牠與人類相遇相離的互動點滴,也為大種帶來學習和野生動物共存的省思。

 

生態紀錄片推薦4:《守護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是台灣家喻戶曉的明星物種,每年冬天成群自北方飛來台灣棲息過冬,並聚集於台南七股、四草、曾文溪口一帶,曾經嚴重邊臨絕種,1992 年時全球數量甚至僅剩 300 隻,如今經過主要棲地的保留、保育團體的奔走與努力,如今全球數量已逾 6000 隻,卻仍須為牠們付出更多的努力。

 

 

做為台灣影史首部院線上映的黑面琵鷺生態紀錄片,《守護黑面琵鷺》為資深生態攝影大師梁皆得累積  30 年、遍歷多國拍攝的新作,更請導演吳念真深情詮釋旁白、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得主林強打造配樂,以守護黑面琵鷺 30 年、人稱「黑琵先生」的攝影師王徵吉為核心,一邊揭秘黑面琵鷺的神秘面紗,同時也以真切質樸的調性,紀錄下守護這群嬌客的眾多熱血無名英雄。


 

 

圖片提供 : 牽猴子整合行銷、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林務局、采昌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