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原來瑞芳這個地名原本是一間雜貨店的名字!

位於新北市的瑞芳區,在清代年間宜蘭線鐵路尚未開通之前,是這個山谷間的交通要道。當時的居民仰賴基隆河水運,但在抵達瑞芳後,地勢的陡峭迫使他們停泊於此。

 

瑞芳的地名由來

 

【走讀台北】因一家雜貨店而出現的名字:來場新北瑞芳車站週邊的老街尋遊

 

柑坪里是瑞芳的發源地,早年人們將它稱為柑子瀨。而在之後因為一間雜貨店「瑞芳」,為當時商船沿著基隆河運或交易的終點,因此成為「要去瑞芳」的寒暄話語,最後成為這一大地區的正式地名。

 

瑞芳地區的歷史發展

 

【走讀台北】因一家雜貨店而出現的名字:來場新北瑞芳車站週邊的老街尋遊

 

日本時代的到來,宜蘭線北段通車,稱為「瑞芳線」。瑞芳驛的建成,加上當地礦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採礦者。從此以後,瑞芳的發展重心轉向了瑞芳驛,且當地居民開始區分「內瑞芳」和「外瑞芳」。最初的火車站是一座木造建築,位於今天的車站附近。

 

當時的逢甲路和瑞芳街熙熙攘攘,充滿著酒家、旅館、茶間等生意。然而,在1938年日本當局進行都市計劃,建設了小型的棋盤式街區,稱為「新街」。後來,隨著行政機關如學校、警察局和郵電局等的遷移,新街逐漸興盛,直到1970年才開始繁華起來。

 

【走讀台北】因一家雜貨店而出現的名字:來場新北瑞芳車站週邊的老街尋遊

 

前站的「明燈路」,是為了紀念臺灣總兵劉明燈。劉明燈曾踏足瑞芳,穿越三貂嶺和草嶺古道,巡視宜蘭,一路上還在各處豎碑,如金字碑、虎字碑與雄鎮蠻煙碑,至今聲名遠播。而後站的「逢甲路」,是為了紀念臺灣巡撫丘逢甲,丘逢甲並未親臨瑞芳,但卻留下一首與瑞芳有關的詩《雞籠金》。

 

【走讀台北】因一家雜貨店而出現的名字:來場新北瑞芳車站週邊的老街尋遊

 

如今,瑞芳驛已經成為往來基隆、九份和金瓜石等地的重要轉運站,而瑞芳的美食街也為這個小鎮帶來了不少觀光商機。然而,與繁華的「新街」相比,「舊街」卻已經沉寂下來,伴隨著淘金熱潮的結束而衰落。一些老房子仍然屹立,但更多的是殘存的記憶,凝視著過去的光輝。

 

【走讀台北】因一家雜貨店而出現的名字:來場新北瑞芳車站週邊的老街尋遊

 

義方商行

 

【走讀台北】因一家雜貨店而出現的名字:來場新北瑞芳車站週邊的老街尋遊

 

義方商行的奠基人李氏兄弟,起源自平溪,他們遷居至瑞芳,並投身當地的多項地方公職。這兄弟的成功故事扎根於他們在山上的宅邸,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鎮立在秀美的山巒之間,地勢優越。「義方商行」這個名字的靈感來自「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正好李氏兄弟有五兄弟,因此以此為名,期望能激勵後代。

 

這座建築不僅是瑞芳鎮最為著名的經典景點之一,也是瑞芳礦業巨擘李公建興企業總部,創辦了著名的「瑞三礦業公司」。義方商行是李氏兄弟事業的據點,而主要事業是「瑞三礦業公司」。他們在礦業獲利後,才開始投資其他事業,如保險業、貨櫃運輸業和礦工醫院等。這使瑞芳逐漸繁榮,成為當地的經濟樞紐。然而,隨著礦藏枯竭,礦業興盛的時代結束,瑞芳的榮景也逐漸沈寂。

 

廖建芳古厝

 

【走讀台北】因一家雜貨店而出現的名字:來場新北瑞芳車站週邊的老街尋遊

 

廖建芳古厝,被推測建於大約大正末期1925年左右。這座建築很有可能是在瑞芳鐵路車站建成六年後興建的,典型的大正時期紅磚街屋。一樓正立面採用紅磚精巧建造,擁有三根圓拱柱和優雅的圓拱樑形,兩側巧妙地穿插著圓拱。柱腳和柱頭的洗石子造型呈現出紅灰相間的色調。

 

這座建築的山牆上至今保留著刻有「廖建芳」三字的匾額。這座建築原是廖家的宅邸,後來曾經被改建為茶館使用。如今這座古老的宅邸已經閉門多時,希望它能夠迎來新的改建或再利用,為這座歷史建築注入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