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去淡水玩這麼多次,都不知道有這個地方

說到北台灣的國防要衝,位於淡水的「北門鎖鑰」滬尾礮臺絕對是十分重要的存在之一。不過你知道滬尾礮臺背後的故事嗎?它又是怎麼成為過去最重要的國防砲台呢?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台灣當時為何建造這座壯觀的海防要地吧!

 

滬尾礮臺之歷史

 

【走讀台北】淡水戰略的北門鎖鑰:一窺「滬尾礮臺」的超現代防禦遺跡

 

清法戰爭之後,清廷意識到台灣在世界局勢中的重要性,不但將台灣建省,也邀請原本的福建巡撫劉銘傳兼任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不但在台提出多項新政,也加強了北台灣的海防,他委聘了德國技師巴恩士來臺監督建造西式礮臺,建造為矩形形狀,並在澎湖、基隆、滬尾、安平和旗後等五個海口共興建了十座新礮臺。

 

【走讀台北】淡水戰略的北門鎖鑰:一窺「滬尾礮臺」的超現代防禦遺跡

 

【走讀台北】淡水戰略的北門鎖鑰:一窺「滬尾礮臺」的超現代防禦遺跡

 

這些礮臺以鐵水泥為材料,並從英國購得了31門阿姆斯特朗砲,安裝在這些新建的礮臺上。其中,滬尾礮臺現為國定古蹟,建於1886年,並在1888年之前完工,是一座防禦性優越的暗礮臺,至今仍可看到劉銘傳所題的「北門鎖鑰」四個大字。對於台灣軍事發展史而言,這些礮臺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它們的建造是劉銘傳為加強台灣的海防而採取的重要舉措,也是當時技術與軍事力量的結晶。

 

土坡護牆、臺門等內部建設

 

【走讀台北】淡水戰略的北門鎖鑰:一窺「滬尾礮臺」的超現代防禦遺跡

 

土坡

 

礮臺外圍有高約6.5公尺的土坡護牆環圍,又被稱土垣,土坡下鋪著大小樟木板,上砌紅磚,再加泥土,然後種以青草,外形如山,做為礮臺外護。

 

臺門

 

【走讀台北】淡水戰略的北門鎖鑰:一窺「滬尾礮臺」的超現代防禦遺跡


位於礮臺東南方,是我方補給的出入口,由外臺門及內臺門構成。外臺門位於土坡護牆中央,大致已損毀。內臺門做圓拱形通道,門額上方有巡撫劉銘傅所題的「北門鎖鑰」橫額。文獻記載,內臺門左右建有礮具小房二間,今已不存。

 

胸牆

 

【走讀台北】淡水戰略的北門鎖鑰:一窺「滬尾礮臺」的超現代防禦遺跡

 

厚實的胸牆是礮臺前護衛礮盤的主要壁體,由外洋進口的鐵水泥構築而成,依首線方向設有寬廣射界的礮門。牆內設內凹的儲彈孔,以供儲存礮彈。胸牆以內為臺牆,最大厚度達4.2公尺,最高達7公尺。

 

被覆

 

【走讀台北】淡水戰略的北門鎖鑰:一窺「滬尾礮臺」的超現代防禦遺跡

 

兵房上方覆以厚土及植被覆蓋,以減低受彈撞擊的威力,降低兵員的傷亡。兵房外牆開門洞與窗洞,拱頂上方設有通氣孔,以增加室內空氣的對流。

 

礮盤

 

【走讀台北】淡水戰略的北門鎖鑰:一窺「滬尾礮臺」的超現代防禦遺跡

 

臺牆上安礮盤四位,一在西北隅,一在東北隅,一在西南隅,一在北向居中處,都面向大海及淡水河口,配備劉銘傅所購入的英製阿姆斯脫朗後膛鋼礮,分別為12吋徑、10吋徑及8时徑兩門。其後又將8吋徑兩門改為德製21公分徑克虜伯後膛鋼礮。

 

中央廣場

 

【走讀台北】淡水戰略的北門鎖鑰:一窺「滬尾礮臺」的超現代防禦遺跡

 

初建時中央廣場設有五開間的官廳一座,附建廚房及東西廂房各兩間,做為軍官作息的辦公廳舍,如今都已倒塌僅存地表殘跡。

 

兵房

 

【走讀台北】淡水戰略的北門鎖鑰:一窺「滬尾礮臺」的超現代防禦遺跡

 

臺牆下設有四周環圍的圓拱形兵房,兵房外牆厚約1.2公尺,淨寬約4公尺,做為子藥庫與士兵的起居空間。文獻記載,初建時隔有兵房53間,如今多已打通。西向及東北向建子藥庫(今稱彈藥庫)各一間,庫外由雙重牆構成,其作用在防止彈藥不慎爆炸時傷及兵員。
 

Info.

滬尾礮臺 位置資訊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4號

開放時間:週一~週日 09: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