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現居東京。喜歡大都會的新潮繁華,也愛地方小鎮的人文風情。寫遊記、寫散文、寫小說也寫少兒讀物。近作為長篇小說《不在一起不行嗎》、散文《東京直送》和旅記《日本小鎮時光》,並曾以《麒麟湯》一書獲得金鼎獎。 官方IG:https://www.instagram.com/weizhong925/

銀座四十年老店裡的大份量美味,小鳥胃的饕客要注意!

從銀座散步到東銀座這一帶的小巷弄中,實在有太多數不清的咖啡館或喫茶店。咖啡必須好喝,是這些店家的標準配備,而咖啡以外,還有什麼法寶能夠不斷吸引舊雨新知,就是一間店能夠名聞遐邇決勝關鍵點。
 

在東銀座歌舞伎座建築的後面小巷子裡,有一間咖啡名店叫做「AMERICAN」(アメリカン)。雖說是「咖啡店」但其實整間店老派的氣氛,或許更接近於我們對喫茶店的想像,不過它的老派其實並不是日式的,因為就如同店名「AMERICAN」一樣,這間在一九八三年開幕的咖啡店,開業時走的路線,可是相當潮流的美式風格呢!如今覆蓋上了時間的濾鏡,裝潢處處顯現可愛的懷舊。

 

歷經四十多年,「AMERICAN」在咖啡店競爭激烈的東京,依然能夠屹立不搖的法寶是「蛋沙拉三明治」。我很久以前就知道這間店,但一直沒有特別研究店裡除了咖啡以外,還有什麼招牌菜,直到第一次踏進這間店,還未看見菜單,就先瞥見隔壁客人的桌上擺放的三明治時,我當場吃驚得嚇一大跳。這三明治,未免太大了吧!
 

「別告訴我這是一人份的三明治喔!」「大家都很餓?必須一次點兩份?」「不對不對,那些只有一個人坐的,等一下應該會有朋友出現吧?」看著桌上令人歎為觀止的巨無霸三明治,我的內心小劇場忍不住開始上演。然而不管我怎麼想,這一齣場景的劇本早就已經寫好了。一個人坐的位子始終沒有另一個人出現,而大家桌上的巨型三明治,確實也就是專屬於一個人的。小鳥胃的我,當場受到三明治史上的三觀衝擊。在我點的三明治尚未上桌前,我盯著周圍的其他客人開始緊張起來。幾乎都是看起來嬌小的女生耶,她們真的都能吃完嗎?想起日本大胃王都是女生,我好像多慮了。如今我要思考的是,我現在沒那麼餓,等一下該怎麼解決那份巨無霸三明治呢?
 

這間店的三明治口味很多,但第一次來的話,應該要點最出名的就是「蛋沙拉三明治」。我點的三明治終於上桌,當它降落在我的眼前時,我仍然感到震撼。我拿起菜單再仔細確認過一回,以為是否錯看了,其實尺寸會有分大中小才對,但是並沒有。「AMERICAN」的蛋沙拉三明治以豪氣聞名,生來人高馬大,不屈就,一出手就是要大,才不小鼻子小眼睛。厚達五公分以上的厚片吐司,每天兩次從「新橋麵包」熱騰騰送到店裡,質地鬆軟,趁烤得熱騰騰之際夾進豐盛的餡料。餡料以水煮雞蛋、蛋黃醬和白胡椒調味成蛋沙拉,份量之多,幾乎每一份都要爆漿溢出吐司外。

 

三明治上桌時,老闆娘同時附上一個塑膠打包盒、袋子和釘書機,這時候我才注意到,其實每個人桌上都有一份外帶包。這下我放心了。原來,幾乎沒有人能夠當場吃完一份巨無霸三明治的,老闆也心知肚明,於是提供打包。我努力不懈地吃,最終只能吃完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的三明治依然龐大,怎麼塞進去打包盒也是難題。所幸見到隔壁桌應是常客的女生,跟坐在另一桌來自韓國的遊客攀談起來,教導對方外帶打包的訣竅和技術,我趕緊有樣學樣學起來。
 

「明明知道吃不完,但每次還是想來吃。反正吃不完就帶走。」隔壁桌的女生對我說。在東京的咖啡店,很少會遇到主動聊天的陌生人,看來「AMERICAN」這間店確實特殊,也吸引著非一般的常客。她見我最後還剩一片吐司放在盤子上,實在塞不進外帶盒而只好放棄時,她又用著鼓勵的口吻說:「再用力塞呀!用釘書機把盒子釘起來就好!你可以的!」
 

隔天早上,我將前一天未吃完的蛋沙拉三明治當作早餐,烤過以後,感覺風味依然。回想著「AMERICAN」咖啡店,覺得如今在東京鬧區裡還存在著如此海派的店家,實屬難得,希望還能繼續多吃到好幾年。但是,下一次,我絕對不要一個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