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10年的高雄人,
喜歡美妝、甜點、旅遊,以及一切能讓生活變得更美麗的事物,
但最喜歡的,還是那隻抱了20年的泰迪熊。
narachou@walkermedia.tw

原本舊舊的嘉義火車站在微改造之後變得好美!

近年來,台灣鐵路局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開始進行全面性的改造計畫,不僅將一些車站和列車上過於老舊的設施全面更新,更成立美學設計諮詢審議小組,為各大台鐵車站帶來更符合現代美學的新風貌。而近期,台鐵再次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針對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嘉義火車站進行微改造計畫,以「Back to the Future」作為改造主題,透過提升空間系統、簡化老舊設施以及優化服務指標3大面向,重新梳理嘉義車站的空間,找回這座古蹟級的台鐵車站專屬的質樸美感。

 

拆除繁複設施,找回「全島第一摩登車站」簡約本質

 


初建於1896年的嘉義火車站,是個具有獨特風格的古蹟建築,由於嘉義火車站大廳擁有挑高的環樑,以及多扇位於高處的窗戶帶來的良好採光,揉合了城市與月台內列車行駛風景,因此在1933年被譽為「全島第一摩登」的鋼筋混凝土造火車站。然而,隨著時間的累積,嘉義車站留下了許多未被妥善編排的舊訊息,像是多年前張貼的海報、各式公告等等,這些不合時宜的使用痕跡影響嘉義火車站具有歷史性的建築美感,也讓車站的服務性下降許多,十分可惜。

 

▲「微」改造前的嘉義火車站,充斥著各式各樣舊海報和公告,讓整體空間看起來略顯雜亂。

 

而這一次的「Back To The Future」微改造計畫之所以稱作「微」改造,其實是因為設計團隊主要的任務並非將嘉義火車站全面更新,而是運用減法美學,透過簡化的方式讓嘉義火車站能夠回歸原始古蹟的質樸、美麗狀態,並設身處地為市民著想,在空間美感和乘客使用習慣之間找到平衡。

 

3大改造亮點,凸顯嘉義車站古蹟建築氣質

 


其實,嘉義火車站「Back To The Future」微改造計畫早在2021年臺灣設計展舉辦之前就悄悄動工,歷經7個月的作業時間,已經初步拆卸繁複多餘的設施,也稍微更新了指標系統,讓乘客在使用上更加便利。以下,就讓Taipei Walker編輯帶你來看看嘉義車站微改造的設計亮點和最終呈現的改變有哪一些吧!

 

售票大廳:燈帶環繞設計,讓嘉義車站看起來更具歷史美感

 

 

針對嘉義火車站最重要的門面—售票大廳,設計團隊以保留古蹟空間特質的理念進行大廳改造,主體透過環型的「燈帶系統」強化車站視覺的一致性和功能性,不僅能為未來增加的機電系統提供管道空間,也利於車站方後續的維修和保養。

 

 

梳理後的大廳空間,讓嘉義車站原有的挑高氣度、高窗、天花板和樑帶等等建築元素的空間層次再次被彰,而結合車站必備指標系統的燈帶系統,也銜接了月台、大廳空間和車站外的城市風景,給予乘客更明確簡單且清晰的指引性。

 

 

另外,為了讓售票大廳的服務設施變得更加便利,台鐵本次也整合了自動售票與空調系統等車站設施,以及售票和服務櫃台,進行全面性的優化和改造,讓售票大廳的視覺美感更加統一而整齊。

 

候車大廳:融入城市風景,開啟車站與嘉義市景的美麗對話

 

 

串連出入站閘口和大廳的候車廳,是乘客們出入月台的重要樞紐。設計團隊在保留歷史空間原有的基本特質如門窗、地磚等元素的原則下,將現有的服務性設施整合於側廳中央,並將兩側的窗戶打開,讓乘客們透過候車大廳就能望向嘉義市的大廣場和月台,成為嘉義火車站最誘人的風情。

 

 

 

而火車之旅最不可缺少的台鐵便當門市、旅客服務中心等,也在本次的改造計畫當中成為嘉義火車站的最新成員,期望可以在保有古蹟特質的同時,考量並強化整合現有的使用需求,以低度互映的設計方式與老建築、城市及月台對話。

 

月台:簡化色彩和指標系統,提升候車品質

 

 

擁有台鐵、林鐵、進出閘口的第一月台,是嘉義火車站系統最繁忙的區域,過往,桁架上懸掛著大小與顏色不一的指標系統,許多訊息配置的位置也過於重複,紛亂的閱讀性不僅讓乘客容易迷失,也會使空間看起來雜亂無章。設計團隊考量整體空間和使用上的方便性,在進出閘口周圍設置了風格統一的指標系統規範,並適度調整位置,讓民眾有更清晰的空間導引,打造更一目瞭然的指標系統。

 

 

針對月台部分,設計團隊則透過簡化色彩及清晰的指標手法,保有歷史建築的氣質風貌,使視覺變得洗鍊,並重新安排座椅,保留乘客使用上的機能便利性,也加強了月台前後與候車廳、火車軌道的空間關係,增加一些些留白感,讓月台看起來不再擁擠,也讓旅客置身月台候車時能夠更加放鬆。

 

圖片來源:TDRI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