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愛吃,那就寫吃;既然愛玩,那就寫玩,用最直覺的想法,過最直觀的日子,最後乾脆活在自在裡。
zoechen@walkermedia.tw

《獵島計畫》預計十月登場!不論是藝術展覽還是觀音山蓄水池的建築本身,都很值得一探。

住在台北的各位,有聽過公館的「觀音山蓄水池」嗎?這座建造於日本時期地下蓄水池,在當時有另一個名字叫做「臺北水道淨水池」,直到民國66年功臣身退,就這樣靜靜地藏在粉紅色宮殿大門口後,於地底沉睡。直到20年後修復完成,才在各式活動中,讓這座台北限定隱藏版景點曝了個光,又再次被人們看見。目前這座地下水宮殿僅於假日以事前預約的方式對外開放參觀,而這回策展品牌「孩在」將透過群眾集資的方式,於10月規劃期間限定展覽,屆時這座地下宮殿也將搖身一變,成為奇幻藝術的場域。

 

 

觀音山蓄水池在哪裡?

深埋在台北地底的觀音山蓄水池,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找,她靜靜坐落在位於距台北公館捷運站不到五分鐘的自來水博物館後方山林中,從自來水博物館大門口走去不過10分鐘的步程,卻等了足足百年才再度被人們發現。

 

 

順著闊葉林步道上山,可以看見幾間有著巴洛克式古典建築的亮粉紅色宮殿大門,其中一座大門打開,就是通往觀音山蓄水池的通道。順著僅能單人通過的通道深入觀音山蓄水池,可以發現左右兩邊各有希臘式大小立柱支撐的5面導流牆,以之字形的方式將聚集而來的水源以活水形式流通,由此可見當時日本時代的水資源利用之先進。

 

 

承襲日本人設計的嚴謹與對於藝術的堅持,即使只是蓄水用的地下池,設計師與工匠們依舊在一磚一瓦甚至圍牆與樑柱上展現日式和洋藝術的工整精神,連如今的水平控都望塵莫及,因此即使在百年後的今時今日再看,更能從中感受時間的軌跡、歷史脈絡以及獨特的藝術特色與韻味,彷彿走入奇幻的地下旅程。

 

 

觀音山蓄水池的策展利用

過往有不少時裝秀活動利用觀音山蓄水池的之字形步道策展演出run way,透過聲光效果,讓走秀活動更有氛圍。而策展品牌「孩在」也觀察到觀音山蓄水池的獨特性。因此正籌畫於今年10月,在台北最古老的地下水宮殿展出名為《獵島計畫》的藝術展覽,並透過群眾集資的方式預售門票,透過集資的力量,一起實現台灣首次以地下博物館形式舉辦的大型展覽。

 

 
 
 
 
 
 
 
 
 
 
 
 
 
 
 

A post shared by 孩在 (@hikidult)

 

集合13組沉浸式工藝創作的《獵島計畫》

這場舉辦在地下蓄水池的藝術展覽,由連續三年策劃「13個房間創作藝術節」的策展品牌「孩在」規劃與執行,策展人林心恬希望能透過場域的特殊性,讓參觀民眾擁有與過往完全不同的觀展體驗,更透露這13組創作者是前進台灣各地進行田野調查後,將島嶼的特殊生態轉化為展覽題目,創作出13種截然不同媒材的工藝作品。

 

 
 
 
 
 
 
 
 
 
 
 
 
 
 
 

孩在(@hikidult)分享的貼文

 

也從每一組的工藝創作中,感受台灣從海洋到高山的海拔高度變化,暢遊在台灣島嶼豐富的生態之間,從展區到展品、工藝到環境,重溫人與自然環境的連結。

 

藝術作品中驚見夢幻藍眼淚

在13組藝術作品中,其中一組藝術家,是結合馬祖最著名的藍眼淚,規劃出夢幻又療癒的工藝作品。透過複合媒材的運用結合編織的傳統技藝,將我們熟知的藍眼淚轉化為翻轉在空中的「海中銀河」。觀展時可以走在藍眼淚編織的銀河步道下方,感受奇幻充滿想像空間的島嶼生態魅力。

 

 

將地下蓄水池打造成地下博物館其來有自

如此美麗又具有歷史意涵的地下蓄水池,倘若因時間洪流而使人們逐漸遺忘就太可惜了,於是在重新發現且規劃後,觀音山蓄水池也開始在有限度的使用下,開放人們預約參觀。其實不少國外案例中,不少重啟廢棄地下蓄水池作為藝術利用的作法,像是伊斯坦堡將地下蓄水池開放為著名的觀光景點;丹麥的地下當代博物館Cisternerne,都是古蹟遺址令人印象深刻的現代華麗轉身。

 

 

而Cisternerne更因將藝術結合地下水庫的濕冷、漆暗以及獨特的迴音特性,是被譽為最令人驚驗的當代藝術展演場所,連塩田千春也在這裡策展過連身長裙、紗線和金屬裝置藝術作品,將地下宮殿構造成充滿想像的地底迷宮。

 

 
 
 
 
 
 
 
 
 
 
 
 
 
 
 

A post shared by 孩在 (@hikidult)

 

國外的地下蓄水池可以華麗變身成讓人驚豔的藝術展場,那麼台灣的觀音山蓄水池呢?這麼漂亮的和洋風格建築特色,應該也能夠造出獨特的展區吧?

 

Info.

《獵島計畫》

集資網站 | FB粉絲團 | IG | 官網

展覽時間:111/10/20-10/31  13:00-21:00(週一公休)
展覽地點:觀音山蓄水池 (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圖片提供: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