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這個空間保留了美軍眷舍的原始風貌,仍然讓我們感覺「就像在生活一樣」。

復刻1970年代美軍生活:陽明山life like的古典優雅事務所


「LifeLike」原是由已故建築師漢寶德於1971年設計建造的陽明山美軍士官長眷舍,相對於文化大學美軍宿舍群營造出的餐飲空間,Life Like 將室內外營造出70年代美國居住風格,透過溫暖的音樂和咖啡將這段歷史活絡起來,展現隱山自在的生活日常,即便50年前的歷史已過,這個空間保留了美軍眷舍的原始風貌,仍然讓我們感覺「就像在生活一樣」。


最令人驚豔的是收集來自世界各國的古典收音機,能夠聆聽歐洲各國頻道的古式收音機。一樓空間在壁爐前的客廳空間,可以品嚐在廚房親自泡製的熱咖啡,並享受70、80年代以黑膠與古董留聲機所撥放的懷舊西洋音樂。餐廳的大桌上擺設著各種建築與室內設計作品,當然也有世界各地的復古器材,德國的郵件磅秤就是其中之一。

 

復刻1970年代美軍生活:陽明山life like的古典優雅事務所

 

「LifeLike」珍惜歷史空間所帶來的獨特韻味,透過音樂和咖啡將這段歷史的故事傳承下去。同時,他們熱愛經典工業設計,以最真實的方式展現在這歷史的空間中。許多參訪者會以為他是一家咖啡店,但他其實是一間建築設計事務所,只不過主人們喜愛老物交流,內部的老真空管收音機、老音響等等,更是主人們熱愛莊園烘培咖啡並樂於分享的地方。品嚐到一杯對味的咖啡,是一種幸福,這份幸福的感動life like也樂於分享,空間場地採預約方式,若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來電或訊息至life like詢問哦。

 

復刻1970年代美軍生活:陽明山life like的古典優雅事務所

 

山仔后美軍宿舍群

復刻1970年代美軍生活:陽明山life like的古典優雅事務所


陽明山美軍宿舍群的興建起源於1950年的韓戰,為了避免共產黨在亞洲擴張,美國調派大量軍隊進駐臺灣,進行經濟援助,成立美軍顧問團並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海。國共內戰後,1949年國共內戰敗退遷台的國民政府獲得美軍援助,得以在台灣存活。為了安置駐台美軍軍官,國民政府與美方協議,在台灣多處興建眷村區,其中包括陽明山山仔后與天母。

 

復刻1970年代美軍生活:陽明山life like的古典優雅事務所

 

陽明山山仔后區的建設戶數最多,眷舍規模最大,主要居住較高軍階的軍官,因此是全台灣保存最完整的一片,佔地四萬餘坪,共計217戶。

 

復刻1970年代美軍生活:陽明山life like的古典優雅事務所

 

美軍宿舍的建設方式是由美方提供設計圖與區塊規劃,台灣負責實際施工與建造。因此,這些宿舍的外觀與1950年代美國本土的鄉村風格住宅十分相似,實質上是將美國家鄉的樣貌完整複製到陽明山上。這些建於1950年代的美軍宿舍大多是一層樓的平房,每棟至少有80坪的建地面積,並擁有廣大的草地庭院,與台灣一般狹窄的房舍有所不同。這樣的建築特色保留了美式豪放休閒的風格。

 

復刻1970年代美軍生活:陽明山life like的古典優雅事務所

 

隨著時間流逝,山仔后附近的居民也受到美式飲食及娛樂文化的影響,美式生活的元素如牛肉、可樂、三明治、籃球、萬聖節等開始在鄰近的居住區擴散,使山仔后逐漸轉變為散發洋味商業市街,從原本的傳統農業聚落轉變為散發著美式風情的地方。


美軍士官長宿舍

復刻1970年代美軍生活:陽明山life like的古典優雅事務所

 

這座1971年由漢寶德建造的美軍士官長宿舍在造型上相當獨特,與其他美軍宿舍以單層平頂且四方為主的設計不同。它採用了兩層樓高的正方形造型作為主體結構,同時運用垂直的落柱作為基本支撐結構。這些落柱不僅作為支撐,還同時作為分戶的介面和門口的界線。建築的其他牆面則以紅色磁磚裝飾,突顯了建築的特色。在建築的二樓上,設計了三角形的空間,用作室內外的空氣對流口,使室外能夠看到三個通風口。

 

復刻1970年代美軍生活:陽明山life like的古典優雅事務所

 

此外,建築中的大壁爐煙囪也是其特色之一,與傳統美國住宅將煙囪設計在建築中後方的設計不同。這個煙囪以陽明山傳統的安山岩作為材料,設計在建築的正面兩側,呈現對稱的樣式,同時成為建築的裝飾。

 

由於是士官長宿舍,整體建築不但寬敞且呈現現代的幾何形式,並設計了許多落地的開窗以增加自然透光。建築的內部擁有寬敞的私人車庫,目前左邊用作主人停放檔車、重機和廚房空間,而車庫的上方則打造成二樓的陽台。這個陽台不僅可以在室內欣賞到室外的山景,還能在陽台和庭院中享受芬多精。
 

復刻1970年代美軍生活:陽明山life like的古典優雅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