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愛吃,那就寫吃;既然愛玩,那就寫玩,用最直覺的想法,過最直觀的日子,最後乾脆活在自在裡。
zoechen@walkermedia.tw

這棟豪宅不只是豪宅,更是建築結構的藝術品

2023年暑假,陶朱隱園因獨特的扭曲體外型,被網友KUSO,並更改其在google map上的名字成「信義哥吉拉」,也讓陶朱隱園再次爆紅。

 

 

信義哥吉拉「陶朱隱園」的獨特

座落台北最精華地段、外型有如一條金屬飛龍的陶朱隱園,在Discovery尚未推出《建築巨擘:陶朱隱園》介紹影片前,或許這棟一戶18億起跳、光管理費就有可能比你我一個月月薪還高的豪宅,在人們口中多半有參雜點炫富、噱頭等揶揄感。但在完整的工程影片揭曉之後,才明白這棟建築之所以會在建造前後立刻躍升台灣最貴豪宅的原因,不僅僅只是因為位處台灣最精華地段,而是從藍圖發想到結構規劃,甚至是前瞻性,都是沒有前例且超乎你我想像。

 

 

跳脫傳統建築外觀思維的未來住宅

陶朱隱園由威京集團自2010年從競圖開始籌備,經過12年終於完工,建築本身的存在,就是一個創新。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在接受Discovery專訪時表示因2004年南亞大海嘯,讓他感覺氣候變遷的嚴重性,於是衍生出「未來住宅」的想法,加上建築基地規劃在台北市最精華的住宅用地,於是沈慶京希望在這麼好的一塊地蓋房子,「不要像一般房子蓋得像豆乾豆腐一樣」。多方探索情況下,挖掘到巴黎建築師文森卡利博的競圖,挑戰攜手打造能成為全世界最具指標的新建築,也就是如今的「陶朱隱園」。

 

 

紙上建築師的天馬行空終成真

在文森卡利博的設計圖中,陶朱隱園是一座從地表向上延伸的螺旋狀建築,因樓層間的螺旋設計,增加光照面積,讓對外陽台不受樓板侷限、綠樹得以在陽台空間自由生長。

 

 

事實上文森卡利博常被稱為「紙上建築師」,畢竟他天馬行空的設計常被建構建築師打槍,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沈慶京本人也說,這樣的建築在成本上比一般建築高出3倍、工期也需要多花2倍時間;再加上沈慶京希望能讓室內空間增加靈活性、移除室內立柱、打造完全開放的室內空間,這在結構上更是一個大挑戰。

 

 

反地心引力的螺旋建築,挑戰建築平衡

由於螺旋狀的建築設計以及引起多數人對於結構安全的疑慮,再加上要拓增室內靈活性而移除柱子,根本就是天方夜譚。結構工程師張敬禮直言,陶朱隱園的設計的確違反常理,而且是一個結構上的大挑戰,但並非無法執行,而是必須要以三度空間來思考。於是他用中央核心筒概念設計建築骨幹,該核心筒一路從地基通道屋頂並向外延伸成桁架,讓建築的型態,就像一個直挺站立、雙手向兩邊撐開平舉的人,用此保持建築平衡。

 

 

比台北101還高規模的抗震結構

螺旋狀建築本就違反地心引力,即使在無地震國家都難以實踐,更謬論是多震的台灣。因此陶朱隱園除了有結構師的評估外,在抗震規格上更必須打造成可以預防地震規模九以上的建築物,這比台灣現行法規的要求還要更高。

 

陶朱隱園在抗震結構中有設計了雙重安全機制,除了安裝隔震系統之外也使用了高強度的建材抗震。曲面抗震系統以及在地基中規劃了48組與美國國家太空總署同等級的「EPS隔震系統」,這意味著當建築物受地震而左右上下晃動時,隔震系統將消弭地震所帶來的能量,使之不會傳遞到建築,不讓震度直接衝擊、破壞建築本身。這些設計也讓陶朱隱園獲得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的結構設計獎。

 

 

解決抗震再度回歸綠建築思維

在陶朱隱園設計之初,為的就是要增加都市水泥叢林的綠面積,讓總是增加碳排放量的建築,成為主動吸收都市碳排放量的綠循環,因此被賦予了「都市裡的垂直森林」這項重任。

 

 

為了要減少碳排放量不僅在大建築的庭園種樹,更在每一個住戶的陽台種樹,為此特定導入都市工學,模擬過去2、30年的氣候環境分析,結合建築周邊的微氣候,計算日照、風速、濕度等影響植物生長。但在陽台種喬木也是一種挑戰,為了讓種植的植物永續生長,連種植樹木使用的土壤介質,都經過了微生物的精密計算,甚至是喬木的固定方式也做了強風測試,以避免在高樓層的植物遇到颱風時,讓植物或建築體遭受損害。

 

 

陶朱隱園是極端災害下的諾亞方舟?

除了抗震與綠地擴增的設計外,其實陶朱隱園本身就是一座可以自行運作能源的綠建築,為了減碳,建築本身規劃了大面積的太陽能板、雨水收集系統以及風力發電系統,連地下室都能引進自然光,在在達到減碳夢想。考量未來的極端氣候,更參考台北捷運局的防洪系統,保護住戶安全。而說到住戶安全,陶朱隱園還配有多功能電梯,連救護車都可以直接開進住宅裡接送,保有住戶就醫的隱私。

 

 

硬體方面如此,軟體方面更有如命名一樣,是隱匿於台北市中心的花園森林。2019年被CNN列為世界9大新建築,在落成之後,世界許多城市如法國,也要求多以陶朱隱園為參考,建造具未來思維且生態保育的減碳綠建築,讓建築結構的思想限制,又多了一層突破。

 

 

圖片來源:Discov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