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這裡也太酷了吧!

今日大家所熟知的林安泰古厝無疑是位在新生公園以北、國道一號以南的那座有閩式建築的東方園林吧!但你知道他是哪戶林家所建嗎?「林安泰」是何方神聖呢?古厝本來就蓋在這裡嗎?就讓我們深入了解並欣賞其建築與景觀之美吧。

 

 

 

「林安泰」歷史

 

早在1754年的清代,福建安溪人林欽明就與一家老小來台紮根開墾,他的第四個小兒子林志能因善於經商,於當時台北最繁華的艋舺渡口開設「榮泰行」,該店鋪共有三間,從事中國與台灣船頭行與雜貨店,專售五穀雜糧、絲緞布匹及茶葉等,經常往來廈門與台北,為當時一大郊商,其富有到先在現今的羅斯福路興屋置產,後又買下現在松山、內湖等地。

 

 

在這廣大的地產中,林志能發現位於今日台北市的安和路一代原為一條埤圳,此埤圳可行船且通至基隆河與淡水河,他看準了這塊地的水運價值,便在此蓋起了大厝「榮泰厝」,後來其為紀念家鄉,便取自「安」溪與榮「泰」行改為宅第名稱,即為我們熟悉的「林安泰古厝」。

 

其原址是位於四維路141號附近,宅第正身完工於1785年,其餘護龍等建築完工約至1850年左右,是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四合院,為台北市古厝群中最久的古厝之一。

 

 

該林家最盛時期,台北巿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是林家土地,包含今日台灣大學、舊三軍總醫院等等過去也是。直到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開始對擁有廣大土地的林家課以土地稅,林家只好以捐土地方式避免金財流失過多,但也因此家族開始由盛轉衰。

 

戰後,台北舊市區發展飽和便開始往東邊發展,擁有大安區大量土地的林家又成為台北市房地產界的大戶,坐擁市內許多精華地段的不動產和土地。1970年後林家設立榮泰等紡織公司,以紡織為業至今。

 

合院特色與拆遷

 

 

相傳台北有「一鳥、二關刀、三蛇、四蓮花」四大風水穴,而古厝坐落於「南蛇環北斗穴,蛇頭向七星」的「三蛇」風水吉地,為「坐東北朝西南」的方位,風水上四合院中軸「分金線」對準了蟾蜍山巒頭的「風水案山」,具相當大的風水與景觀價值。

 

然而在1977年,當時沒有文資法也正逢敦化南路拓寬政策,林安泰古厝成為路阻,即將遭到完全拆除的命運,然而在許多建築與歷史等學者的奔波即努力,才爭取到了異地重建計畫。但當時歷史保存價值低落之因,許多建材被破壞、工人隨意拆解、重要文物被盜竊等等,其實今日看到的古厝已失真嚴重,此拆遷慘案也促成了《文化資產保存法》制定施行

 

 

此古厝重建不只是將建築盡量回復原貌,還添加了更完整的園林風水設計,取代蟾蜍山的顧渚名山、左青龍右白虎的砂圍蔽,以及正身前方即有藏風聚氣的「明堂」等等,皆為東方庭園之經典。

 

安泰堂

 

 

現況古厝的外層鋪設紅普石,是當時郊商為了防滑作為船隻的壓艙石,大門的門枕石、門墩與門臼皆為整塊石材雕刻。古厝屋脊結構為一條龍單脊,燕尾曲線自然而柔美。

 

月眉池

 

 

即為明堂,有聚寶收納和飲水思源之用意,也有實質防禦、防火、滯洪、降溫、造景等使用。

 

雨前樓、隨月閣與映月池

 

 

三者皆為新建物,為園林中取景的最佳位置。雨前緊鄰隨月,前方為映月大池,採用園林中「障景」的概念,以瀑布水聲緩解車流聲,視覺上屏障了高架橋。映月池現也為園內主景,有養身修行之感。

 

醉茶居與愛波亭

 

 

 

位於映月池的兩側,兩者皆有不同的景致,醉茶居望愛波亭可欣賞那池岸風景和無限景深,愛波亭望醉茶居可欣賞曲橋與吟詩奏樂之演出。

 

林安泰古厝雖然失去最珍貴的歷史感,但在建築擬仿、修繕和庭園景致上也相當精采,雲山自如、怪石嶙峋、粉牆映竹等,且其位於一個幽靜的場所,沒有高樓大廈的視覺壓迫,是個兼具養心、遊憩、文化、學習的場所,是個便利又值得探訪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