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電影公司行銷公關、星報、自由時報記者。現任威秀影城資深公關經理、台灣影評人協會副理事長、台北廣播電台「膝關節影音館」主持人。

《年少日記》奪下今年金馬獎最佳新導演,以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雖然沒有拿下最佳影片與剪接獎,但這部片恰好與沒有入圍最佳影片的《老狐狸》相映成趣。

《年少日記》開場肯定會讓觀眾驚呼連連,電影一進正片,旋即看到一個小學生走到天臺之後,直接躍身而下。開場就下如此猛藥,觀眾還冷不防準備,驚呼意外怎突然發生?原來這個小學生只是跳到天臺下方一處平台,在那思考著我們不理解的少年心事。這部香港電影也奪下今年金馬獎最佳新導演,以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雖然沒有拿下最佳影片與剪接獎,但這部片恰好與沒有入圍最佳影片的《老狐狸》相映成趣。

 

【膝關節影評專欄】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年少日記》:剪接節奏引人入勝,中段轉折讓人大驚嘆

 

這兩部片都在談論「同理心」這個議題,只是《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透過時空切換,講述了一位老師試圖阻止某位想輕生的學生,讓他想起了童年往事。故事從兩段時空背景對比故事鋪陳,現代的時間軸,敘述一位中學老師鄭Sir(盧鎮業飾)發現一封沒有署名的遺書。身為老師都要想辦法關心同學,於是從中找尋蛛絲馬跡,又不能過度關心,避免適得其反。

 

【膝關節影評專欄】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年少日記》:剪接節奏引人入勝,中段轉折讓人大驚嘆

 

另一個時空則是敘述一對兄弟,哥哥似乎各項學習都不如弟弟。鄭中基飾演疼愛弟弟有佳的父親,面對哥哥變成斯巴達鐵腕統治的嚴格父親。哥哥不管做什麼都遠遠落後弟弟,久而久之,眾人眼裡只有模範生弟弟的存在。這位哥哥彷彿是多出來的累贅品,沒有人關心,沒有人在乎他。導演卓亦謙在故事的兩條平行線之中精彩地互相對照,此刻的老師努力要阻止悲劇,過去時空中的哥哥則正在上演屬於自己的悲劇。兩條時空線設定視野,是中後段令人欽佩的逆轉。

 

以下有劇情討論,請斟酌閱讀。

 

【膝關節影評專欄】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年少日記》:剪接節奏引人入勝,中段轉折讓人大驚嘆

 

 

因為觀眾主觀地會推斷此刻努力阻止悲劇發生的老師,是前一段時空中的哥哥。想不到居然是前半段沒有太多戲份的弟弟。對觀眾來說,理所當然地,會把前半段的角色視野,放在篇幅很重的哥哥身上,也很自然地會推斷「這是哥哥的故事,原來哥哥長大之後變成老師了」這樣的邏輯。如此剪接巧思,對觀眾埋下意識種子。

 

特別是中段都還有上演老師會去看生病的父親,兩人關係看起來就是頗有嫌隙。這段父子情也會合理對號入座,因為我們都看到了當年的嚴父是如何對待哥哥。想不到成為老師的是弟弟,弟弟到底為何放棄了遊學夢?當代香港人,有資本條件的合理就是出國深造,出國後繼續在國外生活,屬於人生勝利組的基本公式。

 

【膝關節影評專欄】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年少日記》:剪接節奏引人入勝,中段轉折讓人大驚嘆

 

怎麼留下來的,是當年品學兼優的弟弟?那哥哥呢?

 

哥哥第二次來到天臺,再度冷不防地離開觀眾視線。前一次已經讓觀眾猜錯了,但這一次會是再騙你一次?還是透過兩次節奏設計,讓你產生無奈震撼?弟弟悔恨當年為何鄙夷哥哥,若當年能多點同理心,多理解哥哥一些,只要能多陪伴一點點,哪怕只是幾分鐘的擁抱,也許能改變些什麼。這也是為何當他長大之後變成老師,試圖要從孩子們的教育,給足最適切的關心,就算這些孩子們缺乏父母疼愛、同儕理解。他也要成為那些陰暗角落裡孩子們的光。

 

【膝關節影評專欄】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年少日記》:剪接節奏引人入勝,中段轉折讓人大驚嘆

 

《年少日記》討論了學童憂鬱、自殺低齡化的社會問題,更透過兩段時空對照重組,解釋每一段遺憾的釀成都是其來有自。只要中間某一個環節有人能接住彼此,那麼,同理心產生的溫暖蝴蝶效應,自然能改變彼此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