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關渡真的是台北市最有氛圍的一塊區域

關渡這個名字源於平埔族的「Kantou」,因此,在過去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音譯名稱,如甘答、干豆等。而曾經在乾隆二十五年的《臺灣府誌》中稱其為「關渡」,但在日本時期,它被重新命名為「江頭」,直到戰後才恢復了原名「關渡」。

 

關渡的發展歷史

 

【走讀台北】探訪台北300年歷史老街,輕吟淺唱關渡的人文與自然

 

關渡坐落在台北盆地,是淡水河的交匯處,這一地理位置使其成為當地水系的重要匯合點。淡水河系不僅為當地提供了豐富的水源,供人們飲用、捕撈魚蝦、灌溉農田,甚至支持了河岸市場的繁榮發展。

 

在17世紀初,西班牙人來到淡水,成為重要的航運中繼站,並進一步進入台北盆地,統治當地部落。不久之後,荷蘭人趕走了西班牙人,重新築紅毛城,成為新的統治者。這些西方殖民者從台灣運出鹿皮、硫磺等商品,經由關渡這一重要的出口地點。

 

【走讀台北】探訪台北300年歷史老街,輕吟淺唱關渡的人文與自然

 

【走讀台北】探訪台北300年歷史老街,輕吟淺唱關渡的人文與自然

 

後來的關渡漸變成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小村莊,居民以農耕、捕撈海鮮和養蛋鴨為生。交通主要依賴著1901年建成的淡水支線火車和巴士。然而,隨著大型工廠的崛起,交通主幹道的擴建,以及大規模住宅區的興建,關渡的面貌在20世紀後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走讀台北】探訪台北300年歷史老街,輕吟淺唱關渡的人文與自然


隨著淡水線火車於1988年停駛,鐵路87年的歷史就此結束,而淡水線的鐵道也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隨著捷運淡水線的開通,知行路周邊蓋起了許多新房子,交通流動轉移到知行路,而301巷老街則漸漸沒落。新的公共建設,如藍色公路、關渡水岸公園、自行車道、舢舨碼頭、關渡老街、自然公園等,使關渡地區成為一個新興的觀光景點。

 

關渡老街的演變

 

【走讀台北】探訪台北300年歷史老街,輕吟淺唱關渡的人文與自然


我們現在稱呼的關渡老街,以大度路三段301巷、300巷和連接關渡站的296巷為主,沿途可見過去自清代、日本與戰後的建築疊加在小巷弄中,甚至沿著山坡還可看到不少合院式古厝,相比大台北其他的老街,關渡老街是明顯不再作為商業區活化的歷史街道,由於商業區已轉移至一旁的知行路,加上中港河與渡口的機能性大減,今日走入關渡老街能感受到強烈的時空凝結,寧靜卻又展現著光輝痕跡。

 

【走讀台北】探訪台北300年歷史老街,輕吟淺唱關渡的人文與自然

 

關渡宮

 

【走讀台北】探訪台北300年歷史老街,輕吟淺唱關渡的人文與自然

 

關渡宮建於1712年,乃台灣北海岸最古老的媽祖廟。此廟奉主神為天上聖母,同時也尊奉觀世音菩薩、文昌帝君等諸神。左殿供奉延平郡王三將軍,財神洞則奉獻五路財神與土地公,古佛洞內供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而廣渡寺則祭奉藥師如來和地藏菩薩。至於後棟凌霄寶殿,則供奉著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瑤池金母等神祇。

 

【走讀台北】探訪台北300年歷史老街,輕吟淺唱關渡的人文與自然

 

關渡地區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還有著深厚的人文歷史。靈山公園位於後山,樹木蓊鬱,蟬鳴和鳥鳴聲經常在此處響起。遊客可以欣賞到關渡溼地獨有的紅樹林景色,以及淡水河的紅、藍、白三潮風景,還有壯觀的關渡大橋等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