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這裡真的是太酷啦!

台灣文博會在10月初告一段落,在這次的場館中,最引人注目的非國家鐵道博物館莫屬了。這座歷史建築座落於台北市信義區的核心,過去被四面高聳的水泥圍牆所包圍著,只能從松菸背側,穿過市民高架,隱隱約約地看到鐵軌和廠區,不免讓時常經過的台北市民們感到好奇,這次的文博會也是臺北機廠首度以展覽與活動方式對外開放,與民眾共襄盛舉。

 

參與的觀賞者無非對他的便當和藍皮火車體驗感興趣之外,建築群中的澡堂和鍛治工場應該讓更令人驚豔,今天就讓我們回顧並深入了解這幾個核心廠館的故事。

 

台北機廠的歷史

 

【走讀台北】市民大道旁的神秘場域!開箱「台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

 

台北機廠建於1935年,時稱臺北鐵道工場,整體廠區範圍現達16.79公頃。原本是肩負著臺灣鐵道車輛維修、組裝、保養和修理的責任,其中有一處特別引人注目的地方,那就是員工澡堂。

 

【走讀台北】市民大道旁的神秘場域!開箱原台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

 

整個脈絡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清代位於北門的「台北機器局」,主要用於修理兵器。隨著日本統治時期的到來,機器局在初期轉型成為了「臺北鐵道工場」,專門負責鐵路車輛的維修。隨著台灣鐵路網絡的建設逐漸完成,對於維修車輛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台北鐵道工場選擇在縱貫線上的興雅庄(現址)建立了新廠區,包括總辦公室、組立、鍛冶、客車、油漆工場等大型建築。

 

二戰期間,台北鐵道工場多次遭受美軍的炸彈轟炸,戰後,台灣鐵路的員工努力維持臺北機廠的運作。1950年起,美國提供經濟援助給臺灣,台北機廠在這個計劃的支持下建立了柴電工區和新車工場。

 

它維修過各個時期的列車,包括蒸汽火車、柴電機車等,藉由重新修復多輛蒸汽火車,讓這些傳奇列車再次亮相,爾後隨著鐵路的地下化和高鐵的運營,於2013年將維修作業遷移到了桃園基地,才結束了在臺北運作的長期歷史。

 

員工澡堂

 

【走讀台北】市民大道旁的神秘場域!開箱原台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

 

員工澡堂即建於1935年,一開始完工名為更衣所浴場,為對稱的十字形單層建築,是臺北機廠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之一。中央浴室採用了大跨度無柱的鋼筋混凝土建築,長筒型薄殼屋頂獨具風格,南北立面裝飾有大片的玻璃拱窗,讓陽光可以灑進浴室,營造出明亮通風的環境。

 

【走讀台北】市民大道旁的神秘場域!開箱原台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


這裡的熱水來源相當特別,是利用原動室的鍋爐送來的蒸汽已進行加熱,且還有蒸汽控制閥的智慧機關,避免蒸氣傷及浴池鋪面也可維持適當浴池溫度。浴室內有兩座圓形浴池和三座較小的長方形水槽。每位職工在享受浸浴前,都需要先在水槽旁清洗身體,這裡不僅是個沐浴的場所,更是員工在工作後洗去機油和疲憊的地方。

 

【走讀台北】市民大道旁的神秘場域!開箱原台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

 

更衣室的設計同樣引人注目,兩翼的結構相同,由芬克式屋架和H型鋼柱構成,不僅提供更衣,中央還有洗手臺以方便員工洗滌衣物。

 

【走讀台北】市民大道旁的神秘場域!開箱原台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

 

2000年5月1日,這座歷經風雨的員工澡堂被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定為市定古蹟,成為臺北機廠最早獲得文化資產身分的建築。這個小小的空間,見證了臺灣的工業發展,也留下了曾經努力工作的人們的足跡。文博會以氤氳而生作為常設展主題,將已拆除、消逝的臺灣重要裡史建築以模型方式展示於眾,也將澡堂的運作、歷史與現場感官體驗呈現出來。


客車工場

 

【走讀台北】市民大道旁的神秘場域!開箱原台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

 

客車工場是台北機廠占地最廣的建築群,屋頂上裝有太子樓,以增進通風和採光,而這座建築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太子樓的造型,組合在一起形成了蝴蝶形狀的屋頂,這是客車工場的一個重要特色。太子樓上安裝有雙拉式玻璃窗,部分還配置了抽風設備,以確保在工作期間有足夠的通風和採光。


坐落在廠區的東南區域,最早於1935年投入使用,採以挑高鉚接鋼構架設,其屋頂由鋼構陸屋頂和採光頂桁架構成。最初主要用途是檢修木造客車和貨車。戰後貨車的維修業務於1953年轉交給高雄機廠,原來的場地轉向客車的鋼體改造和電聯車的維修等工作。隨著業務轉移,此工區的業務則轉向電聯車的維修,而新車工場則是在1959年增建的,位於客車工場的西側。

 

它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由垂直支撐支撐,屋頂則由鋼桁架支撐。最初,這個工場的主要業務是進行鈑金和焊接等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車工場還參與了外銷車輛的製作工作,例如組裝泰國守車等。然而,到了1970年,臺北機廠的車輛製造業務逐漸減少,新車工場於1978年改名為鈑金工場且整併全廠的鈑金和焊接作業。而這些線索,都可以在現在的客車工廠中擺設的列車欣賞了解。

 

初期的車架工場位於客車工場連棟建築的最北側,負責製造客車和貨車的車架及走行裝置。然而,到了1959年,它合併到了組裝及維修走行裝置的車件工場,業務範圍包括車輪鏇削、壓製和轉向架檢修等工作。

 

【走讀台北】市民大道旁的神秘場域!開箱原台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


文博會期間,客車工場成為典藏車輛主要的展場之一,除了開放部分車輛供民眾參觀,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更提供了試乘體驗活動,讓參觀者能親身感受這輛具有歷史價值的藍皮柴油客車的魅力,未來的路線還會延長與改線,非常值得期待。

 

鍛治工場

 

【走讀台北】市民大道旁的神秘場域!開箱原台北機廠「國家鐵道博物館」

 

鍛冶工場肩負著製造零件任務,內容包括鍛件打造、鋼件熱處理、彈簧修製和試驗等。整座建築是單層的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了加強防火功能,表面鋪設了石炭殘渣或黏土混合物,進行每週兩次的灑水和滾輪輾壓,以保持地坪的防塵效果。雖然在1974年部分地坪改為混凝土,但西側仍保留著大面積的土床。

 

這裡的主要業務之一是金屬加工,特別是鍛造。鍛造是透過壓力使金屬發生塑性變形,做出需要的形狀和尺寸。在鍛冶工場,主要以熱鍛造為主,利用重油爐將金屬胚料加熱至軟化,再進行加壓。這種加工方式能夠改變金屬的組織,提高其機械性能,廣泛應用於高強度的機械零件製造。而這裡留下的一些重要設備,包括最珍貴的是臺工編號145的蒸汽鎚。

 

Info.

國家鐵道博物館 地址資訊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50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日 09: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