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這座建築誕生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

 

漫步台北車站探索古蹟!北門,台北僅存的清代閩式城門,躍升國門的歷史風華


台北北門是清代台北府城北側的城門,又被稱作承恩門。坐落在現今中正區的熙來攘往的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和博愛路的交匯處。這座建築誕生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台北府城五座城門中唯一完美保留建城時的原汁原味,北門不僅是台灣新式城門的代表,也是台北市中難得保存下來的清代建築之一。門外曾經有一個環繞的甕城,但現在早已不復存在。如今它連同台北府城的其他城門一起被列為國家級古蹟。

 

漫步台北車站探索古蹟!北門,台北僅存的清代閩式城門,躍升國門的歷史風華


北門是台北建城的標誌,但曾長期缺乏應有的修護與保護。更糟的是他的美景曾被高架橋嚴重遮蔽,這座高架橋於1978年建成,緊鄰北門旁通過。自2006年開始,北門與台北車站周邊的規劃已被納入台北市重點計畫之一,包括車站與公園整體規劃、台北雙子星商業軸帶等等。2016年,北門高架橋拆除,同時城門周圍的區域也經過改造,打造成一個開放的廣場,目的是讓北門重新成為台灣的國門,成為台北的歷史象徵。

 

北門城門建築特色

漫步台北車站探索古蹟!北門,台北僅存的清代閩式城門,躍升國門的歷史風華

 

北門城的甕城,這是一個巧妙的城防結構,呈矩形平面。這座城牆是在城門之外的一個小型圍城,而城門的設計則相當獨特,道路並不與主門平行,這樣一來,如果敵軍成功攻破了外門,守軍仍可以在甕城內與敵人作最後的拼搏。

 

漫步台北車站探索古蹟!北門,台北僅存的清代閩式城門,躍升國門的歷史風華


台北城們已有其象徵意義。首先,城門有一條南北中軸線,延伸自台北府署前的府前街到文廟、武廟。這條中軸線以北極星作為正北方位,並形成了棋盤式的南北和東西向道路,可以顯示出「四方正位」的禮制,也反映了禮記中的「王城之制」。另外,城門的門道與博愛路和延平南路之間存在一些微妙的差異,博愛路曾是北門主要的南北向街道,而延平南路的走向與城牆一致,成為有兩條道路匯交於北門的特殊景觀。

 

漫步台北車站探索古蹟!北門,台北僅存的清代閩式城門,躍升國門的歷史風華


北門城的建築材料和工法相當精巧。城牆的基礎石材採用了來自大直北勢湖的堅固砂岩,這種石材堅實耐用,可以確保城牆的穩固。而城牆外層的石材使用了堅硬的灰黑色安山岩,這種材料非常堅硬,能夠有效保護城牆免受外界侵蝕。此種設計方式充分運用當地的石材資源,並以工匠的技藝將這些石材精巧地鑿成不同尺寸的石塊,以便於運輸和建造。

 

漫步台北車站探索古蹟!北門,台北僅存的清代閩式城門,躍升國門的歷史風華


門和牆板也經過細心的設計和製作。城門的門板是由厚實的木材製成,並覆蓋有鐵皮以保護木材不受損害。此外,城門上方還有一個橫幅牌匾,寫著「承恩門」,以象徵城門的意義。原本還懸掛在城牆上的「巖疆鎖鑰」橫幅牌匾雖然現在改放在廣場上平躺著,但都保存至今。關於拱門設計,城門中央有一個圓拱形的入口,而城門的兩個拱形大小不一,這種設計增添了城門的藝術感。

 

城門歷史

漫步台北車站探索古蹟!北門,台北僅存的清代閩式城門,躍升國門的歷史風華


北門不僅是大稻埕居民進城與出城的主要通道,還是面向淡水河口的重要防禦據點。北門的建築設計既注重自身的防禦,又在北側巧妙地增建了一座方形的甕城,而外廓上的圓拱門洞與城門門洞巧妙相互交錯。這些外廓上方的橫額上寫著「巖疆鎖鑰」四個字,這塊石碑後來隨著日本當局的拆除,流落成了總督官邸(今天的台北賓館)涼亭的基石,直到1998年2月才重新回到北門前的空地上。

 

漫步台北車站探索古蹟!北門,台北僅存的清代閩式城門,躍升國門的歷史風華


北門在清朝末年至日本統治初期經歷了一次整修,最明顯的區別是屋頂上的滴水槽,清治時期有一道大約20公分左右的凹槽,而在日本時代這個凹槽消失了。1895年日本軍隊已經登陸台灣北部,日本仕紳代表辜顯榮等人請求進入當時無政府狀態的台北府城。在日本時代,日本當局實行了「市區改正」計劃,大部分台北府城的城牆都被拆除,但北門等四座城門幸免於難,這要歸功於學者山中樵和其他學者的呼籲。此後,北門於1935年根據《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指定為史蹟並得以保存。

 

原本的城牆被拆除後,城牆基礎都被轉化成了三條林蔭大道,這些道路如今被稱為「三線路」。在北門附近,日本人還興建了兩座公共建築,包括鐵道部廳舍和台北郵便局。此外,淡水線鐵路曾經有一個離北門有點距離並以北門命名的車站。

 

戰後初期,北門及其他三座城門因長時間荒廢和忽視而變得破舊不堪,急需修復。但在1966年,台北市政府決定全面改建東門、南門和小南門,導致它們的原貌消失無蹤。北門原本也在改建計劃之中,但因當時計劃興建北門高架橋,通過北門位置,因此計劃直接拆除北門,不再重建。

 

漫步台北車站探索古蹟!北門,台北僅存的清代閩式城門,躍升國門的歷史風華


然而,在1976年,北門高架橋開始興建,經過學者的努力爭取,市政府同意修改方案,將高架道路繞過北門位置。在北門高架橋完工的十幾年中,北門被高架道路主幹線和延平南路匝道包圍。幸運的是,整體原貌最終未受太大損害。

 

在2015年啟動了「西區門戶計畫」,特別將北門列為整頓項目之一。在2016年,北門高架橋被拆除,城門周圍建造了寬敞的開放空間,同時簡化了周圍的交叉路口,提高了交通流暢度。在2017年,北門廣場正式完工。

 

漫步台北車站探索古蹟!北門,台北僅存的清代閩式城門,躍升國門的歷史風華


未來,北門將成為「記憶城區」的一部分,整合了北門、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台北郵局、台北鐵道工場等年代文化資產,重現了台北府城的新風貌,並恢復了消失百餘年的舊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