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澤蘭的建築風格極富表現力和雕塑性
台北市光復國小於1964年創校,最初借用興雅國小的教室,直到隔年才正式徵收六號公園預定地作為校地。在找來台灣第一位女建築師修澤蘭的擔綱校舍設計後,於1966年完工的光復樓成為校園的亮眼建築。
當時不同於一般校舍套用標準圖的做法,修澤蘭的現代風格在台灣校園中獨樹一格,後來類似風格的校舍也出現在景美女中圖書館中。1971年的光復國小照片顯示,國父紀念館於當時仍在興建中。1969年的衛星圖則呈現出,光復國小校舍僅有光復樓和南邊的和平樓。
在台北市眾多國小中,光復國小的校門和迎賓大道顯得相當獨特。圓樓更是一個重要的地標,不僅是這兩所學校的特殊建築,也是光復國小的另一個亮點:旋轉樓梯,這也是建築師修澤蘭的特色之一,她的其他作品中也出現過。有傳言指出,光復國小地處國父紀念館附近,因此校園建築更加受到關注,圓樓也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圓樓的外觀由許多白色落柱構成,這謝落住在修澤蘭的其他校園設計也很常見,上寬下窄也形塑圓弧四角的柱子其實轉化了過去宮殿式的柱身與柱礎,且也以現代少見的斬石子工法進行外觀設計。整體而言,相較於當代以正方與功能導向正方舉行的建築,修澤蘭採用柔性、曲線方式降低了建築帶與校園的權威與壓迫,即便圓樓的建築挑高,出簷的屋頂和迴廊卻營造出包覆感。
初期的大樓(即圓樓南翼)使用了旋轉樓梯,但之後增建的其他樓層卻沒有再使用這種特殊的樓梯,圓樓內的樓梯下寬上窄,因此在樓梯間創造出兩層休息平面,以供小學生方便上樓,此外還以吉祥數字18階作為樓梯數的設計。光復國小初期校園的綠覆率相當高,據說行政大樓(明德樓)原本還有一個小型動物園。然而,隨著學生數量的激增和新樓的陸續增建,許多原本的元素漸次消失,或許當初光復國小也曾像景美女中一樣是一座花園學校。
台灣第一位女建築師──修澤蘭
修澤蘭是一位在台灣極具影響力的建築師,1925年於中國湖南出生,2016年卒於台灣。她在台灣的建築事業成就非凡,成為戰後台灣建築界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抗戰時期,她加入團隊成為聯勤工程處的副工程師。到了1965年,她擔任陽明山中山樓的建築設計師,並因此獲得台灣建築成就獎,同時榮譽為「台灣第一位女建築師」。
修澤蘭的建築風格極富表現力和雕塑性,她的作品涵蓋多種類型,包括學校、教堂、火車站等。其中,陽明山中山樓以其「宮殿式建築」風格聞名,深受當時政權喜愛,特別是受到蔣介石夫婦的高度評價,然而也因此受到批評,被視為保守和戲稱「御用建築師」。
修澤蘭在台鐵任職期間結識了同事傅積寬。兩人隨後辭去公職,於1956年合力創辦了「澤群建築師事務所」,並攜手參與設計眾多學校和公共建築。1968年,這對夫妻推出了新店花園新城,成為台灣歷史上首個全面開發的大型花園住宅社區,引起廣泛關注。
除了花園新城是台灣第一個注重高品質和功能服務的山坡地住宅區,具有前瞻性和時代指標的重要性外,在她的職業生涯中,也參與了眾多校園建築計畫,這些作品成為修澤蘭建築實踐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包括景美女中、高雄師專、陽明高中、蘭陽女中、中山女中禮堂、高雄女中圖書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