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經過大龍峒附近,都能感受到一股淡淡的文藝氣息。
大龍峒位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會的番仔溝地區,原為凱達格蘭族大浪泵社的居址,1650年代荷蘭人稱其為Paronpon,1697年的《裨海記遊》稱為「巴琅泵」,1709年陳賴張墾號請墾時,大浪泵即為北界,後期大量漢人入墾後將此社與奎母卒社(雙連)合併或迫遷於大直,漸漸被漢人取代。
1871年的《淡水廳志》中也將大浪泵改為接近今日的大隆同庄,興隆同安之意,後期因為圓山突起如龍,也有被稱龍峒山,該地區遂改為大龍峒,日治時期也被稱為大龍峒町。今日的大同區、大龍街、大龍國小等地名皆是以大龍峒得名,廣義範圍為民權西路以北與國道一號以南之部分。
大龍峒保安宮
矗立於舊大龍峒市區中心,清代臺北三大廟之一的保安宮,相傳是在1742年於大浪泵的同安人乞靈分火來臺,定名為保安宮,即為保佑同安人的意思,又稱「大道公廟」或「大浪泵宮」。由於財力單薄,直到1755年初廟才建成。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即為「醫神」,可見當時臺灣的瘴癘氣候之劇,移民飽受癆疾之苦,需要醫神庇護,使此廟香火鼎盛,同時也是同安人防械鬥的庇護所。
除了保生大帝之外,還有神農、孔子、關公、玄天上帝、媽祖等等配祀,其建築上的三大亮眼特色:規模巨大、雄偉造形以及精細雕刻。廟宇坐北朝南成迴字形,並由前殿、正殿、後殿與左右護龍組構而成,前殿達十一開間,正殿皆為石材做牆賭,可以仔細觀察石獅與八角蟠龍。後殿最精彩的是它的花鳥柱一對。
而正殿是重簷歇山式屋頂,正面有四隻蟠龍柱,內柱是日治時期所刻,外柱則為清代原柱。
保安宮歷經多次修復重建,在他的籌資方面是全國首起民間籌資主導國定古蹟的案例,在修復上也是以現代工法修舊如舊,而其實2003年修復工程主持人與保安宮有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是臺灣目前唯一與聯合國文資方面有具代表性的古蹟認可,只是礙於國際政治因素保安宮非常低調。
其實來到保安宮不只是單純參拜,還有許多求神問卜、建築欣賞、見證大龍峒歷史、保生文化祭與休憩享受的機能,其有成立插花團、樂隊、歌仔戲等等的團隊,還有自己的圖書館與戲台後方的大型東方園林,在宣揚佛道之餘,也敦風易俗、美化生活。
※大同區的保安街與保安宮無關,其名取自於陝西省保安縣。
四十四坎街(今哈密街)
保安宮前的哈密街與大龍街是從清代延續至今的道路,哈密街原名為四十四崁街,是大龍峒過去主要的住商中心,在保安宮落成後,王、鄭、高、陳四戶合資並運用後續材料建造位於廟宇西側的木造店舖,兩側店舖總共四十四間,一間做一坎,所以叫做四十四崁街,直至1970年代都還可見其一進帶過水的建築形式,每間店鋪形式大小都相同。
後期道路拓寬鄉店鋪街拆除,僅剩商號還存在於店門口,但曾經的味道已轉變,同樣被拆除的還有防禦型隘門,曾經四十四崁街還有分隘門內、頂街與下街,現在只剩單純一條哈密街。
張夢丁與鄭廷揚是兩位原居住於四十四崁街得歷史人物,張夢丁的父親來台定居並購入四十四崁街屋,家號「張怡記」。夢丁於1865年中舉人,就逮街屋潛力旗桿宣揚。鄭廷揚的親經商致富,是四十四崁街起造人之一,廷揚與夢丁於同次中舉,也立了一根旗桿,與夢丁對街相望,但兩街屋街於1950年代遭拆除。
臺北孔廟
清代的臺北城內早有一間文廟,日治時期興建臺北州立第一高女兒拆除,因此原本孔廟位址是位於北一女中,拆除後地方仕紳決議將孔廟重建,在陳悅記與辜顯榮家族願意捐地與購地和九位仕紳的倡導與努力下,1927年動工,1939年完工。
合院中的大成殿為市定古蹟,與儀門及東西兩廡所共組成核心,面寬五開間、進深六開間,結構上使用斗栱,以支撐藻井及天花板,其構造都以木卡榫接合,為典型的泉州風格。屋頂採閩南歇山重簷式,結合臺灣在地廟宇裝飾,以黃瓦覆頂為主,有豐富的動物泥塑與雕飾,都代表著聆聽孔教、儒教通天之意。
不只如此,孔廟中的萬仞宮牆則是在孔廟外即可見,欞星門和泮池也結合了風水、技術、景觀於一體,為孔廟增添更深層的意象與雅緻。每年的祭孔典禮更是精彩,有著難得的八佾舞藝術,就雅樂、服裝、習俗等更是可以一探究竟的內容。
陳悅記祖宅
大龍峒若區分為兩大塊應該就是保安宮與老師府,現為陳氏家族的祠廟,而陳悅記並非人名,其實是陳家的工業統號。建造人為陳遜言,1807年於四十四崁街西側田野興建四合院大宅,祖宅大門進入有公媽廳(右)與公館廳(左),隨著人丁漸多才慢慢增建,此四合院是當時盛行的「伸手」的護龍閩南式建築,共有左、中、右三道護龍。
有飛簷屋頂的四合院大門門面寬約5公尺,連兩側廂房則正面達10公尺,縱深則20公尺。陳家各各是舉人,大哥陳維藻也是舉人,在大院前立了三根舉人石旗竿,至今仍留存,在大院蓋為沒多久,陳遜言的四子陳維英便誕生了,不僅考上舉人,甚至擔任內閣中書,後再多個書院任教被稱為老師,這也是為什麼陳悅記祖宅亦稱老師府,現在的里名也稱作老師里,與孔廟無關哦。
目前國定古蹟陳悅記祖宅修復中,很期待它修復完之後有其他調查與感想,若查詢陳悅記的新聞其實可以得知陳德星堂也是陳家的資產,目前為幼稚園使用,陳悅記茶行也是陳家經營的茶舖,而在祖宅周邊也有後代子孫居住中,只不過常常有一些離奇的社會新聞事件會發生在該處。
大龍峒位於松山機場航空限建範圍,因此在保安宮或是老師府周邊都不會有太多高樓大廈的視覺壓迫,而在延平北路和迪化街一段等巷弄中,經常觀察到有趣的街景和很有味道的老屋,包含木造雨淋板牙科、最傳統的清代民宅、戰後初期的街屋等等,在這市容快速更迭的時代,這些場景真的值得一再流連忘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