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這間老宅改建的建築也太酷了吧!

淡水河沿岸在早年是台灣河運的繁榮中心,其主要支流包括大漢溪、基隆河和新店溪等也是各個市街聚集之處。在日治時期,靠近新店溪的「川端町」成為了台北城南近郊的優美遊憩名所。

 

【走讀台北】派出所的華麗轉生:造訪台北中正區城南巷弄中吸睛的「川端藝會所」

 

川端町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二段以南,以及廈門街、同安街和金門街等地區。名稱「川端」的意思即為「河岸」,這裡受益於當時臺灣日本人口的增長,吸引了大量遊客,也設立了眾多日式高級料亭,風光了近半個世紀。

 

川端町派出所歷史

 

【走讀台北】派出所的華麗轉生:造訪台北中正區城南巷弄中吸睛的「川端藝會所」

 

川端町(舊廈門街)派出所建於日治時期的1936年,位於通往中正橋(舊名川端橋)的廈門街上,廈門街為日治時期到戰後初期通往永和的唯一幹道,不但是網溪渡的重要動線,也是川端橋建成後的聯通路線。川端橋連接了城南和永和,跨越了新店溪,至今都是大臺北的重要橋梁。派出所建築以鋼筋混凝土磚造而成,反映了1930年代流行的現代主義風格。

 

建築南面位於1樓與2樓之間的開窗,設計這棟建築的篠原武男先生很注重通風和採光,盡可能在自然的條件之下引進光線和空氣,創造明亮通風的室內環境。而從這個地區擔任派出所的功能,可以得知派出所的區域地理和節點上的重要性。

 

【走讀台北】派出所的華麗轉生:造訪台北中正區城南巷弄中吸睛的「川端藝會所」

 

直到戰後,這座建築仍然被用作派出所,並一直保持著這一功能,甚至往上增建了二樓辦公室和三樓空間,當時以類似的二丁掛磚作為二樓外壁裝飾,三樓則以簡易的洗石子做為外觀。然而,當派出所於2010年遷移至新址後,這座建築逐漸荒廢並變得破敗不堪。日後在文化資產的審議與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才漸漸有重振這座歷史建築的計畫,改建為現今的「川端藝會所」。

 

【走讀台北】派出所的華麗轉生:造訪台北中正區城南巷弄中吸睛的「川端藝會所」

 

川端藝會所(廈川玖肆)修復再利用

 

【走讀台北】派出所的華麗轉生:造訪台北中正區城南巷弄中吸睛的「川端藝會所」

 

廈川玖肆每層樓都蘊含不同的設計風格。一樓的餐廳「VICEVERSA」營造出異國情調的摩登氛圍;二樓的「川端藝會所」保留了溝面磚的歲月感,並以黑色系、鐵件、金屬和玻璃等元素巧妙呼應了藝文空間的穩重感;三樓的辦公空間則走現代簡約風格。這一系列設計都是為了擴展人們對一個空間的想像,讓每個樓層都有自己獨特的氛圍和風格。

 

【走讀台北】派出所的華麗轉生:造訪台北中正區城南巷弄中吸睛的「川端藝會所」

 

在修復這座建築時,曾士綱主理人秉持著回復原有外貌的原則,經過多次測試不同的釉色和土坏配方,最終由陶藝師傅與主理人合作手工製作了近萬片的溝面磚。這些面磚的製作旨在使其色澤、形式與原有的面磚相似,同時也盡量保留了建築內部的舊有材料和空間規劃。

 

【走讀台北】派出所的華麗轉生:造訪台北中正區城南巷弄中吸睛的「川端藝會所」


在提高結構強度、防水和抗震性能的同時,他們特別注重了保留空間的歷史記憶。透過新舊物料的結合,他們成功將這座長期荒廢的舊派出所轉化為廈川玖肆藝文空間,讓這座老屋煥發出新的生命,成為一個時尚與古風並存的聚會、辦公、賞藝的多元場所。這樣的活化方式彰顯了如何尊重歷史,同時讓建築物重獲新生,也突破了修復只能以政府或財團出力的窠臼。

 

【走讀台北】派出所的華麗轉生:造訪台北中正區城南巷弄中吸睛的「川端藝會所」


在近日「台北古蹟日」系列活動的啟動是一個極具意義的舉措,有助於保護和傳承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些活動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民眾更深入地了解歷史、文化和建築襲產,同時也讓人們有機會欣賞這些古老的建築和地區。透過導覽和走讀活動,民眾能夠走入各個角落,發掘這些隱藏在街頭巷弄中的寶藏,並深入了解這些地方的故事和背後的歷史。

 

而川端藝會所也將在10/29推出走讀活動「臺北城之 我太南了」,帶著大家遊歷城南地區,尋找穿越時空的歷史線索。此外也同時推出步行城市繪製設計的「城南繪」荷葉扇,是仿繪葉集所徒手繪製的城南地圖,也歡迎大家到川端藝會所遊玩時多多遊覽與購買哦。

 

info.

川端藝會所 地理位置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廈門街94號2樓

電話:02-2365-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