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愛吃,那就寫吃;既然愛玩,那就寫玩,用最直覺的想法,過最直觀的日子,最後乾脆活在自在裡。
zoechen@walkermedia.tw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人物專訪】青農返鄉,用心造就好吃的食物!埔里大目農田的10年前、10年後

 

「今年真的是10年整耶!」在採訪時,大目農田主理人雯伶爽朗的聲音,不時從螢幕那端傳來,與她聊天整個人都會不自覺地開心起來。聽著她十年前因為盤商生態,讓第一線的果農可能還要賠本到貼,於是毅然決然地在大學畢業之際,跳入農田、捲起袖子與爸爸一起「務農」,一頭栽進小農行銷這行,為自家的農產殺出一條不一樣的血路。

 

 

【人物專訪】青農返鄉,用心造就好吃的食物!埔里大目農田的10年前、10年後

 

「10 年前真的沒有『小農』這個名詞,爸爸務農了30年,當時他跟我說『水果盛產期水果正多,就不能採收,採收就是賠錢,讓它爛掉、掉到土上還能當肥料,省下肥料錢。』當時我完全不懂這個意思,但當時這些事對我的衝擊非常大,樂天派爸媽竟然還能如此的怡然自得?這些話也改變了我的一生!」雖然雯伶講得輕鬆,但10年走來一點也不容易。

 

【人物專訪】青農返鄉,用心造就好吃的食物!埔里大目農田的10年前、10年後

 

即使是旁觀也能感受到務農辛苦

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詩》相信大家都會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當雯伶化身成「大目農田」粉絲團小編,拿著長鏡頭貼身紀錄父母務農的照片,想要做為行銷用時,透過鏡頭看著年長的爸媽務農時,汗水滴落的畫面,更讓她下定決心,「要幫爸媽把百香果賣出去!」。

 

【人物專訪】青農返鄉,用心造就好吃的食物!埔里大目農田的10年前、10年後

 

10年之間的感動

回首10年前成為小農的那天,雯伶完全沒有任何概念,沒有營銷模式,沒有提案企劃,沒有販售理念,只憑著一股傻勁,從FB粉絲團開始創,連品牌名字「大目農田」都是取自爸爸的外號,可見當時一切是多麼的「隨機」。「我覺得當時是有點衝動啦,一路跌跌撞撞道現在10年了,沒想到還活著那麼好,很意外。」雯伶道。

 

【人物專訪】青農返鄉,用心造就好吃的食物!埔里大目農田的10年前、10年後

 

但一路走來,還是有很多很感動的事情發生,像是一路看著喜農、青創、青年返鄉這些名詞出現,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接手家中務農事務,並透過自己所學以及與網路零時差的接軌模式,改變過往農作物價格被盤商壟斷的苦情。「不論是大農還是小農,現在大家也開始學習友善環境,使用有機農法、自然農法,看到這一塊的改變對我們來說是既開心又感動的。」雯玲道

 

【人物專訪】青農返鄉,用心造就好吃的食物!埔里大目農田的10年前、10年後

 

10年之後,從販售變青創

當然,走過10年,雖然現在大目農田的「事業」越做越好,每天都讓雯伶忙得不可開支,但她還是認為現今大環境還是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務農是我們的專業,本就該把農產品種到可口香甜,但10年後的今天,大環境下的科技改變了很多,我們該如何將肥美的農作物,透過良好的銷售環境、導入新科技,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做出整體的營銷模式?這又是另一個學問。

 

 

【人物專訪】青農返鄉,用心造就好吃的食物!埔里大目農田的10年前、10年後

 

如果這部分也改善了,那對於整個農青產業才會大幅提升。」雯伶希望站在天平兩端的農友與消費者,可以透過良性的雙向往來,加乘感受。這樣聽下來,現階段的青農產業等於是囊括了生產、行銷、推廣、販售,通通自己來,這過程的「農業行為」也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般簡單,值得敬佩。

 

【人物專訪】青農返鄉,用心造就好吃的食物!埔里大目農田的10年前、10年後

 

從市集擺攤獲得反饋

說道推廣,雯伶在採訪時,說了一句:「我們很喜歡擺市集。」為什麼呢?她接著說到:「因為過去我們太了解自己種的農作物,以至於忘記怎麼向客人介紹這項產品,但在市集上我們可以直接聽到消費者的反饋,從不認識到認識,從理解到年年購買,這些都是我們成長的養分。」客人一次次的購買,也是雯伶不斷不斷的吸收與成長,在從回饋中反思這些農作物可以再做些什麼變形,「因為我是學設計出身的,從小就喜歡東搞西搞,做些有的沒的,於是想著可以開課、可以做做DIY體驗呀!」於是經過各項串聯,也闖出大目農田小學堂的名號,而不知不覺中,也奠定大目農田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時,有了較短陣痛期的應對。

 

山不轉路轉的樂天

2020年的那場疫情,殺的眾人措手不及。三級警戒大家足不出戶,連帶影響到大目農田的生計。「那時候把店收了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我們還有員工要養啊。」讓雯伶與先生兩人開始思考大目農田還能做些什麼?於是開始發揮創意,將小學堂變成線上影片,帶著小朋友在家拍拍影片、做做薑黃水餃,做著、做著,沒想到也成了一條商機。
 

【人物專訪】青農返鄉,用心造就好吃的食物!埔里大目農田的10年前、10年後【人物專訪】青農返鄉,用心造就好吃的食物!埔里大目農田的10年前、10年後


「大家看到影片後,開始問說這薑黃哪裡買?這黑糖怎麼賣?」變相地開啟了大目農田親子DIY的內容。「我們非常熱愛如今所投入的事情,有時候逆境不是真的逆境,世界不會一直崩塌,它反而會事一個轉機。對於我們喜歡的、開心的事情,即使再辛苦也會繼續下去。」雯伶道。或許是承襲了父親的樂天派,一次一次的轉型,用樂天灌注農產,也讓送到餐桌上的食物,變得更美味、更好吃了。

 

圖片提供:大目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