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沒想到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前竟然是一座小學!

踏入大同區熱鬧的長安西路街角,一座紅磚建築映入眼簾,這就是台北市政府的「台北當代藝術館」。但你可知,這座建築曾經是1921年的「建成尋常小學校」,是當時日本時代專供日本人子弟與極少數台籍學童受教育的學校。如今的「台北當代藝術館」,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藝術的創新。

 

 

當年,台籍學童想要進入這所小學校前必須通過日語能力、智力考試和家庭背景調查。而其家庭與日本有著深厚的關係,且位置鄰近當時的大正街,這也意味著這是一所貴族學校。因此,能夠就讀這所學校的家庭非常有限,而在當時,「建成尋常小學校」和「樺山尋常小學校」並列為日本時代台北市最好的兩所小學。

 

戰後,這座建築成為了台北市政府的辦公廳舍,直到1994年台北市政府遷入信義區的新市政中心才告一段落。在近五十年的時間裡,這座建築成為了驅動台北市政及各種建設的神經中樞。

 

【走讀台北】首創與小學結合的美術館古蹟!到大同區台北當代藝術館細品日式校園建築風情


1996年,這座建築被登錄為市定古蹟,並基於古蹟再利用的政策,將原建物之正面廳舍整建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專用,兩翼部分建築則規劃為建成國中的上課教室。這座新型態的建築物,將美術館與學校使用共構的設計,創造了全世界少見的例子,也讓藝術界為之驚艷。也被視為是台北市孔廟到保安宮這一條歷史文化軸線的延展,而這座當代藝術館也成為了大同區再發展的一個新契機。

 

【走讀台北】首創與小學結合的美術館古蹟!到大同區台北當代藝術館細品日式校園建築風情

 

當代美術館(原建成小學校)建築特色

 

【走讀台北】首創與小學結合的美術館古蹟!到大同區台北當代藝術館細品日式校園建築風情

 

歷史悠久的建成小學校是台灣公共建設的代表之一。它的建築風格深受當時的西方歷史主義風潮影響,透露著英國早期紅磚文化的氛圍。建築師是日本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技師近藤十郎,他不僅設計了這座學校,還親自監建,在1921年完成了這個壯觀的建築物。

 

作為日本時代第一個殖民地,台灣公共建設明顯受到了西方文化和帝國主義殖民政策的影響。建成小學校的建築風格,也是日本時代西洋歷史式樣、紅磚折衷風格建築的代表之一。

 

【走讀台北】首創與小學結合的美術館古蹟!到大同區台北當代藝術館細品日式校園建築風情

 

從外觀看,建成小學校的建築風格簡約而不失豪華。紅磚作為主要建材,展現出古典對稱的學院派形式,中央設有裝飾性鐘樓,呈現出中軸線的意象。

 

在二樓中央門處設有一對托斯坎柱式柱子,增加了建築的豪華感和藝術性。整排垂直長條形的採光窗讓建築外觀更加美觀,同時減輕了建築在視覺上的沉重感,也達到了視覺上的平衡效果。

 

在建成小學校門口的廣場上,設有多種南洋植物,如大王椰子樹和蘇鐵等,沿著建築立面栽植,展現出日本實施殖民「南進策略」的象徵意義。這些熱帶植物增添了學校周圍的綠色氛圍,使整個建築更加美麗和生氣勃勃。

 

當代美術館(原建成小學校)建築構材

 

【走讀台北】首創與小學結合的美術館古蹟!到大同區台北當代藝術館細品日式校園建築風情


採用了紅磚壁構與木材屋架的結構。整個建築被分為基礎和地上二層樓,呈現出美麗而獨特的外觀,非常值得旅遊愛好者來一遊。主要由後宮信太郎生產的TR紅磚製成。磚面上印有陰刻TR二字和稜形網紋式樣,這種紅磚與水泥結實密合,成為日本時代一等建材。壁構砌牆方式採用英式砌牆法,能夠使建築物更加穩固和耐用。整個建築被精心打造,展現了當時建築技術的高超水平。

 

【走讀台北】首創與小學結合的美術館古蹟!到大同區台北當代藝術館細品日式校園建築風情

 

屋頂的部份也十分精美,主樓採用了寄棟造式屋頂,使用銅板箿構成,其他部分則使用俗稱日本瓦的黑瓦鋪製而成。在屋頂上,還有通風和採光功能的進光窗和老虎窗,有助於保持木材屋頂空間的通風和乾燥,避免木結構受到白蟻的危害。這些小巧的細節,展現了建築師的用心與技藝。

 

而在主樓外觀上,這座建築還設置了突出的西式銅質鐘樓,中央尖端設置避雷針。儘管這個鐘樓沒有真正設置鐘體,但作為學校象徵和視覺地標焦點使用,頗具守時的象徵意義。

 

當代美術館(原建成小學校)空間配置

 

學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物,當屬座北朝南的主樓。這座建築的寬度超過了120公尺,成為了校園的一道絕美風景線。主樓的中央入口拱廊,被稱為「車寄」,在日文中也有「停車下客之所」之意。這個入口的巧妙設計,讓我能夠在想象中感受到百年前校園的生動景象。

 

主樓的東西兩角隅增建了山牆形式的廂廊,學生們出入校園時大都從這兩側入口進出。女學生進出學校的入口在東側,男學生進出學校的入口在西側。相較於這兩側的入口,學生們很少使用中央正門入口進出。主樓的建築設計非常巧妙,臨路同一個垂直面上,中央正門入口處與東西兩角隅入口處的建築較為突出,這樣的設計巧妙地突顯了建築物空間使用機能上的主從關係。

 

【走讀台北】首創與小學結合的美術館古蹟!到大同區台北當代藝術館細品日式校園建築風情

 

當我走進主樓,眼前的景象也讓我震撼不已。中央兩側設有上下樓梯,供正門出入者主要樓梯使用;主樓東西兩角隅的廂廊,西側角隅廂廊空間較短,僅設有一處樓梯;而東側角隅廂廊空間較廣,則設有兩處樓梯。這樣的設計非常貼心,方便了校內師生的通行,同時也增添了建築物的美感。

 

在校園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物是朝北面的主樓,它的一樓大廳內擺放著奉安庫,庫內展示著天皇夫婦的「御真影」(玉照)和教育敕語的謄本。教育敕語是由日本明治天皇頒布的教育文件,校方會在重要的日子高舉謄本,並由校長恭讀予全校師生聆聽。奉安庫的放置位置,學生經過時不得喧嘩,必須謹慎行走,以示對歷史的尊重。

 

主樓的中央二樓設有一個特別設計的大禮堂,現在改編為201室。在主樓建成後,東西兩側陸續增建了教室,形成了九十度的角度。最終,在1934年,ㄩ型校舍建成,內側圍繞著中央空地形成了運動場,這是當時典型的小學校園配置方式之一。

 

從建成小學校到台北當代藝術館

 

【走讀台北】首創與小學結合的美術館古蹟!到大同區台北當代藝術館細品日式校園建築風情

 

在國內藝術界的關注下,台北舊市府成為了國內唯一的「當代藝術館」,於2001年開幕,從此成為了台北文化地圖上的一個新地標。這裡展示了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讓人可以一窺藝術的多樣性,並了解到藝術對於社會發展的影響。

 

尤其在最近的《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展出後,我們便可欣賞藝術展覽怎麼和古蹟結合,運用設計和藝術手法超出建築,除了讓訪客了解展覽內容,同時也給予創新體驗。

 

Info.

當代藝術館 (前建成尋常小學校)館址資訊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 10:00-18:00 (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