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沒想到大稻埕還有這種地方!

位於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的張協成石廠,原本是一家打石店,為具歷史價值的歷史建築。該建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本時代的1904年的興建與打石業史,並於2008年獲得臺北市政府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公告,被列為歷史建築。

 

張協成石廠歷史

 

【走讀台北】一窺大稻埕的打石業史!探索「張協成石廠」的獨特風貌

 

【走讀台北】一窺大稻埕的打石業史!探索「張協成石廠」的獨特風貌


張協成石廠位於大稻埕北段,靠近淡水河畔的碼頭區。1937年,石匠師張木成在此地建立了自己的店宅,而這座建築的完成時間也恰好與他的出生年份相同。如今,這座店宅已經沒有人居住,但仍是私人所有的財產。

 

【走讀台北】一窺大稻埕的打石業史!探索「張協成石廠」的獨特風貌


附近的280巷曾經被稱為「打石仔巷」,昔日是一條崎嶇不平的碎石路,得名於其毗鄰張協成石廠。在打石業興盛的年代,280巷一直延伸至現在的環河北路上,富旁滿滿都是打石相關的石材和石製品,當代主要的商品包括花崗石材質的騎樓、梁柱、門窗的基礎和石臼等建築構造,較特別的還有當代常見的浴盆、廟宇龍柱和石碑等。

 

然而,打石店後來遷往八里等北海岸地區,在1986年左右停止了打石生意。

 

張協成石廠建築特色

 

【走讀台北】一窺大稻埕的打石業史!探索「張協成石廠」的獨特風貌


張協成石廠是一座使用磚造結構的建築,外牆上裝飾著洗石子,至今仍保留著「張協成石廠」的店名。在簷口下方,可以看到精美的浮雕裝飾,彷彿展現著當時石廠的輝煌光景。這座建築的騎樓立面採用木製門板和窗框,與大稻埕區其他建築物相比,這裡的門窗更加寬大。這樣的設計考慮到了石廠產業的特性,不僅增加了建築內部的通風性,減少了石粉的積累,同時也方便了石材的進出。

 

【走讀台北】一窺大稻埕的打石業史!探索「張協成石廠」的獨特風貌

 

因此,這座建築呈現出狹長的形狀。在建築的後方,還可以看到竹節式的落水管,這與大稻埕千秋街上的其他建築的排水設計相似,展現了一種獨特的美感。

 

【走讀台北】一窺大稻埕的打石業史!探索「張協成石廠」的獨特風貌

 

目前張協成石廠為預見日好所營運中,目前為茶飲咖啡為主,之前同為日好團隊的日好食堂還有銷魂臘肉飯作為招牌呢。現在內外部的裝飾較少,也比較能呈現出此建築該有的色彩!

 

【走讀台北】一窺大稻埕的打石業史!探索「張協成石廠」的獨特風貌

 

Info.

張協成石廠 位置資訊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