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沒想到這間書店前身竟然是一般的商行!

迪化街是大稻埕最具代表性的商業街區之一,擁有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其中,迪化街129號「郭怡美」商行在日治時期主要經營南北貨,如海產乾貨、魷魚乾、砂糖、穀類、油、乳製品等食品雜貨批發零售。這家商行的立面設計相當華麗,使用了複雜的洗石子和泥塑裝飾,匠師細心雕塑出花草和商號等元素,與紅磚建築完美融合,呈現出精采的立面樣貌,這種設計手法在1920年代相當普遍。

 

郭怡美商行的歷史

 

【走讀台北】從傳統商行到書店:大稻埕迪化街上「郭怡美書店」的歷史與變遷

 

郭怡美商行由郭烏隆(郭湖龍)在日治時期所開設,經營海產物南北貨,其立面招牌「海陸產砂糖麥粉油類卸商」顯示出它類似今天的南北貨批發商。而郭烏隆則是大稻埕舉足輕重的「三仙」之一,個性熱心公益,曾捐款給台北孔廟和中和圓通禪寺等地方。

 

郭怡美商行建築特色

 

【走讀台北】從傳統商行到書店:大稻埕迪化街上「郭怡美書店」的歷史與變遷


大稻埕街屋形式為台灣傳統「長條形連棟式店鋪住宅」,為清代延續至今的街屋建築形式,常見用為前面店家、後面住宅,傳統街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大稻埕的「前店後住」建築形式。這種建築形式可以追溯到清代,一直延續至今,不僅在大稻埕,其他台灣的傳統聚落如新莊、大溪等地,也常見到這樣的建築形式。

 

【走讀台北】從傳統商行到書店:大稻埕迪化街上「郭怡美書店」的歷史與變遷


在大稻埕的迪化街上,有一棟仿西洋古典風格的山頭建築,名為郭怡美。這座建築立面採用紅磚與白色洗石子交錯,散發出濃厚的英式風格。二、三樓的腰樓部分則採用三截式設計,腰樓下方的匾額框與兩側裝飾更顯細膩,展現出經典的歐式建築風格。

 

腰樓部分圖案也十分精緻,中間段最為突出,托腳下方還有三截式的圖案,兩側則是龜殼圖案,中央的徽章圖案周圍還有圓圈裝飾,形似聖誕節的裝飾品,讓整個建築更加生動。

 

【走讀台北】從傳統商行到書店:大稻埕迪化街上「郭怡美書店」的歷史與變遷

 

二樓與一樓中間的展開書卷式則框住了郭怡美的店名,兩側則是螭虎的泥塑,細節十分精細,展現出這座建築的高超工藝。除此之外,這座建築還有特別設計的窗格子,不僅可以增加玻璃的避震性,也有裝飾的效果,讓整個建築更加美觀。郭怡美是迪化街屋中少數的高樓建築,而且位於狹小的巷弄中,拍攝者十分難以拍出三棟高樓的全貌,顯示出這座建築的獨特之處。

 

【走讀台北】從傳統商行到書店:大稻埕迪化街上「郭怡美書店」的歷史與變遷

 

另外,店內也設置了「天井」空間,以利於採光和通風。不過,天井也會讓雨水滲入,因此也被稱為「落水」。天井廊道通常用作廚房和廁所等公共空間。

 

【走讀台北】從傳統商行到書店:大稻埕迪化街上「郭怡美書店」的歷史與變遷

 

這些街屋的面寬大約在5公尺左右,深度則可以達到3至40公尺不等。常見的建築材料有紅磚、土坯、木材和鋼筋混凝土等。在進入街屋的第一進時,你會看到店面空間會利用「吊貨孔」將貨物吊送至二樓存放,這也是街屋的一種獨特設計。此外,街屋的騎樓也是台灣建築的一大特色,不僅能夠遮雨蔽日,還提供行走空間。

 

從郭怡美商行到郭怡美書店

 

【走讀台北】從傳統商行到書店:大稻埕迪化街上「郭怡美書店」的歷史與變遷

 

2022年底郭怡美商行以活化為郭怡美書店與咖啡店,有時候還會有音樂演奏的活動,為大稻埕注入新的文化氣息,在逛街、享受美食與欣賞大稻埕歷史之十,不妨入內體驗這個書點與古蹟共融的活化空間喔。

 

Info.

郭怡美書店 店家資訊

 

【走讀台北】從傳統商行到書店:大稻埕迪化街上「郭怡美書店」的歷史與變遷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29號

電話:02-2550-8291

營業時間:週一~週日 14: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