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出發以景觀設計角度探索起,如何可以落實人本設計而轉為步行城市呢?讓臺灣人了解臺灣愛上臺灣。

原來這個地方以前叫做「京町」!

博愛路的歷史可追溯到1880年,當時台北尚未建城,而該條街道已經開闢,儘管當時並未正式命名。隨著台北城的建立,這條街道的路口正對著北門,因此被稱為「北門街」。到了1922年,根據日本政府的町名改正,這個地區被稱為「京町」。

 

自1925年以後,這裡的街道和建築開始大規模改建。這也是為什麼今天這個區域保留著眾多古蹟等級建築的原因。直到戰後,這條街道才正式更名為博愛路,直達過去的布政使司衙門和總督府,兩個不同時代的政治權力中心,它們就在這座城市的心臟地帶。

 

【走讀台北】中正區博愛路的街屋群像:一覽老台北「京町」地區之美

 

「京町」必訪景點:東京堂時計店

 

【走讀台北】中正區博愛路的街屋群像:一覽老台北「京町」地區之美

 

當走到博愛路和1900年代新開的延平南路的交叉口,矗立著一座三角屋,這就是現今的博愛路2號。這個建築是昭和初期的建築,立面簡潔優雅,呈現出四柱三窗的風格,屋頂突出的出簷給予它一種獨特的韻味。這座建築早已擺脫了當時流行的歷史主義風格,轉而採用了簡約的線條,使它成為這個地方的視覺焦點。

 

這座建築在日本時期曾經是一家東京堂時計店,樓上是中央食堂,旁邊還是前往草山的巴士乘車處。即使城市的發展中心稍微往東移動,這個地方仍然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戰後,隨著政府機關和報社在台北市內集中,博愛路和漢口街一帶逐漸發展成台北市的攝影器材商圈,至今仍然是修理相機和購買攝影設備的必去之處。

 

「京町」必訪景點:博愛路70號

 

【走讀台北】中正區博愛路的街屋群像:一覽老台北「京町」地區之美

 

博愛路70號,位於日本時代的京町二丁目,是一座充滿藝術裝飾和折衷風格的建築。它的外立面充滿了各種豐富的裝飾元素,包括簡化的仿西洋古典三角楣裝飾、柯林斯柱式、屋簷上的重複圓形、三角形和矩形等幾何圖案。整體而言,這座建築的裝飾相當豐富且引人注目。

 

其前身是堀內商會,專營建築材料和營造工程。然而,在二戰期間,它曾受到美軍轟炸的波及,屋頂被燒毀,不過建築的立面部分得以保存下來。

 

「京町」必訪景點:小塚商店

 

【走讀台北】中正區博愛路的街屋群像:一覽老台北「京町」地區之美

 

小塚兼吉出生於名古屋,於1904年踏上臺灣。他在後來的榮町開設了一家「小塚商店」的店,專門經營紙張、文具以及測量儀器等商品。這家商店成功地經營著與總督府等政府機關的業務,使他積累了巨大的財富。此後,小塚兼吉還進一步擴展到印刷出版業。

 

在1922年發行的《南國之人士》一書中介紹小塚兼吉,書中稱讚他的事業蓬勃發展,並在臺北市內擁有多家分店。他的事業銳不可擋,威風十足。擁有如此財富的小塚在北投建造了一座洋風別墅。儘管在榮町的本店已經不復存在,但小塚商店在京町(博愛路102號)仍有一間分店,當年由店內的加藤豐吉經營,至今仍在商業運作。

 

這座街屋可能於1930年代進行京町改建,當時小塚老闆本人已過世。這座建築是博愛路上最獨特的建築之一,特別是頂樓的看板建築,帶來全面的建築風格轉變,可以說是超前時代的作品,符合了時代的潮流。

 

「京町」必訪景點:正川時計店

 

【走讀台北】中正區博愛路的街屋群像:一覽老台北「京町」地區之美

 

博愛路116號,位於京町一丁目,是一棟建於1931年的三層樓街屋,是京町改築的典型代表之一。當時,這座建築是由台灣人陳子從所開設的專賣鐘錶和眼鏡的正川時計店。這是京町區內少數由台灣人經營的商店之一,擁有獨特的歷史價值。

 

陳子從不僅經營這家鐘錶店,還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包括贊助臺灣博覽會等活動。他在戰後還擔任台北市鐘錶眼鏡商業同業公會的理事長,以及臺北覺修宮和臺灣省城隍廟的董事長。此外,他還在礦業方面進行投資,申請開採了新店以及深坑庄等地的石炭礦區。另外,日本尺八演奏大師佐藤晴美曾在這座建築的二樓開設了專門的教授所,為當地增添了藝術氛圍。

 

戰後,正川時計店更名為正川鐘錶眼鏡行,並一直營業到上個世紀末,然後才搬遷到大安區延吉街的現址。目前,這座建築的一樓由精品店入駐使用。這座建築的外立面反映了昭和時期現代主義元素的流行,它簡約而現代,僅有少數裝飾元素,如多層次的矩形圖案、屋簷線腳和特別設計的面磚等。室內保留了原有的木構樓板和結構,彰顯了其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價值。

 

「京町」必訪景點:近藤商會/華南銀行

 

【走讀台北】中正區博愛路的街屋群像:一覽老台北「京町」地區之美

 

位於京町一丁目的博愛路93號,是京町建築風格的經典之一。作為京町建築的代表,它在本市的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外觀非常簡潔,保留了當時的建築特色,包括窗戶的比例、屋簷的設計、落水管的銅裝飾、騎樓的特殊設計、屋脊裝飾和塔樓的側立面牆等。這座建築原本是近藤商會的總店,當時這是一家重要的商會。

 

「京町」必訪景點:博愛路132號

 

【走讀台北】中正區博愛路的街屋群像:一覽老台北「京町」地區之美

 

博愛路132號與重慶南路一段35號非常相似,但更注重藝術裝飾風格的細部設計和面磚,與對街的一系列連棟街屋一起,共同構成了這一地區寶貴的街景。

 

其前身是一家專賣鋼筆的店鋪,稱為「ヒゴヤ(肥後屋)」。雖然近年來外觀經過重新彩繪,但建築的原有立面和結構依然存在,2022年公告為暫定古蹟,後文資會審議通過為歷史建築。

 

「京町」必訪景點:沅陵街42號

 

【走讀台北】中正區博愛路的街屋群像:一覽老台北「京町」地區之美

 

沅陵街在清代是「淡水縣衙門」前的街道,後來在日治初期轉變成一條商店街。這座建築的興建大約在1912年至1917年之間完成,一座四柱三間的三層樓的店屋,外牆貼上了白色的面磚。此外,建築內部還擁有弧拱的設計,在城內地區這樣的街屋相對較為罕見。在日本時代,這座建築曾是著名的料理店「魚文」的所在地,店主是早川氏,他是當時商業界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