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危機和平共處呢?或許在於你怎麼看待它,建議先試著找找自己的樹洞吧!
大家是如何看待「危機」這個詞彙呢?近期跟朋友的聚會接收到四面八方各種領域的危機感,有關於工作中無法滿足的成就感、消逝的夢想、看不見得自我、中年轉職、生育壓力、存不到的錢、買不起的房等等等…。
現代人危機意識如此強烈,不只是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壓力,更多的是從社群媒體上看見別人分享各種美好的生活或是看似不錯的工作機會,忍不住自我懷疑「為什麼自己那麼爛?能力這麼差?」
外界的聲音這麼多,自我打擊是生活常態,於是出現了在這社交網路時代的熱詞「人生四分之一的危機」(Quarter-life Crisis)又稱「青年危機」,英國心理學家福克(Dr. Alex Fowke)描述人們在20~30多歲時期,對於自己的生活、工作、人際關係以及財務狀況充滿不安與焦慮感,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還不夠成熟就必須獨自承擔成為成年人的壓力與責任,也因此常常感到孤單與挫折。
想到二十幾歲時剛進演藝圈所遇見的危機,就是從歌手身份轉變到上電視節目,如何在不熟悉的環境及面對不熟識的人好好說話、或是展現該有的綜藝表現,這真的讓我很苦惱!每當在節目上輪到我說主題內容時,我會深吸一口氣然後像背故事般,批哩啪啦迅速講完,內容被我說得極不友趣,現場來賓也很難跟我有互動。也記得曾有過整集節目我一句話都說不上,被製作人說是來現場看電視節目的嗎?還有第一次扛下活動主持時,爆表的壓力讓我在台上說話結巴、流程順不好,也因為頻頻在台上出錯感到抱歉、尷尬,緊張到現場氣氛一直炒不熱,當時的狀況~極度淒慘!
最後的結局是被工作人員指著鼻子說這是我遇過最沒能力的。
當時每天都覺得辛苦,因為想改變、想進步也急著想做好,卻摸不著頭緒,即便花了長時間做功課、背流程,為什麼還是出錯?那時對主持和錄影相關的工作內心陰影層面超大,導致我常在工作前焦慮到跑去廁所偷哭,工作結束了又因為覺得自己表現不好,所以回家前又跑到巷口公園大哭,這樣的挫折感和工作壓力實在不知道找誰訴說。
某年在書展認識一位詩人陸穎魚,我非常喜歡他的詩集<淡水月亮>。
「我無法割開身體/送你一個心臟/我只能割開心臟/送你一件心事/我無法建造一個世界/讓你隨時進入/我只能放棄自己的世界/讓你隨時離去」──〈禮物〉
穎魚:「詩,是這世界上唯一能夠發現你受傷的隱形之神,所以你不用害怕,你在某年某月某天,自己突然之間在地球上下落不明。」
後來我開始喜歡讀詩,覺得詩就像個容器,能裝下各種心裡想說的話,所以在之前幾篇的專欄我有提到「書是我的樹洞」,不用把內心的難堪跟對自己的厭惡說出口,在我孤獨、心裡難受的時候,透過閱讀,投射心裡我不敢說的話和不敢面對的自己。
從各種文字作品可以搜尋到自己的身影,像那坨髒髒地、黏糊糊地卡在地板上的污垢,被棄在海裡的無名屍首,靈魂散發出來的味道就像便利商店旁被塞滿的垃圾桶。平時為了隱藏各種情緒,日子過的特別壓抑,結果透過閱讀,意識到我有個壞習慣,就是老愛對自己的心撒謊,且再不停止「我就快壞掉了」。
那段低潮期走得很辛苦,卻也走出了點心得,畢竟危機喜歡每隔一段時間來找麻煩,後來我乾脆想的樂觀些,就把危機當作學校課堂小考吧!定期來檢視一下每個階段的自己,只要把握在小考中發生的錯誤即時訂正,那這場危機就會變成轉機吧!?
現在當我聽到節目製作讚賞我故事說得好或是工作表現得不錯時,我都會想起那段危機,的確是多虧它我才能進步,同時也很謝謝當時的自己沒有擺爛、放棄,現在偶有在工作上得到的成就感,讓我特別珍惜且享受辛苦勞累,雖然低潮、挫折偶爾來找,卻因為十年前重拾的閱讀習慣,反而讓現在的我懂的在各階段危機中調適心態。
如何跟危機和平共處呢?或許在於你怎麼看待它,建議先試著找找自己的樹洞吧!把心裡的脆弱、膽小、害怕好好安放,不要老想著要把弱點藏起來、丟掉,這樣只是單純在抹殺你受傷的心,負面的情緒都是需要經由理解得到釋放,每個人都是由這些好的和那些壞的所組成的,我們因為美好感到幸福,也因為不幸學會堅強。或許危機是來幫助我們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