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愛吃,那就寫吃;既然愛玩,那就寫玩,用最直覺的想法,過最直觀的日子,最後乾脆活在自在裡。
zoechen@walkermedia.tw

他們平均才28歲,卻替百年大林創造了許多可能性


「大林好,帶你發現小鎮裡的好」這不是選舉造勢的口號,而是由4位平均年齡28歲的年輕人,在嘉義大林鎮從事社區營造之後所創立的標語。更直接將自己的工作室取名為「大林好」,用簡潔明瞭的方式,直接讓所有接觸大林好的人們,都能感受到大林鎮的美好。

 

於是,他們在嘉義大林鎮上,不只是帶團深入大林各個角落探索鎮上的美好,還在老屋裡開設了「翹嘴秋茶店仔」,這裡也是大林好的據點,將過往被人們戴上有色眼鏡的老屋,以保存文物的角度重新展現在我們眼前。「因為這就是大林的過往故事,我們很想要保存這些記憶。」大林好主理人之一的嘉慧是這麼說的。

 

 

說起嘉慧,本就是土生土長的大林人,然而她卻說自己對大林非常陌生,「從我求學到就職,一直不了解自己的家鄉,是直到疫情爆發後回到家鄉尋找發展可能性之後,才慢慢認識大林。」事實上,嘉義有不少年輕人都對自己的家鄉不熟識,然而透過大林好舉辦的各項活動,逐漸的在社群回饋中也多了「謝謝你們,讓我們認識了大林。」其實「大林好」還有另一位大林人,那就是負責在社群平台上採訪大林鎮各美食店家的仕昌。

 

 

剛退伍不久的仕昌,從大學開始變參與不少社區營造活動,看到每個社區都有不同的青年為地方努力,「為什不回來嘗試看看呢?」的想法在他腦海盤旋,於是以介紹美食的地方自媒體身份,做議題性的發酵,分享在地人的生活,讓這些店家被更多人看見。「透過報導,也不只讓他們的生意變好,店家也會跟客人有雙向互動,這些內化性的舉動讓我們也覺得很有價值。雖然這件事沒辦法讓我賺錢,但可以讓我得到比錢還重要的東西。」仕昌道。

 

 

也因為大林的好,讓服務於南華大學的雅玲和勇成也一起加入了這個團隊。雅玲在大林好的網站簡介上被叫做「大林好媽媽」,她笑說是因為「其他人都比較起笑一點」,相對冷靜的她等同扮演的媽媽。雖然是因為大學在這邊念書的關係,而留在大林,也成為大林媳婦並在這裡落地生根,她說她對大林的感情是漸進式的,「因為來嘉義讀書的時候對地方一定不會有什麼感覺,但之後慢慢熟悉,就漸漸喜歡上了這裡。」雅玲道。

 

 

勇成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開始替大林推廣。原本在南華大學進行「慢城營造」的相關計畫,剛好被分配到在大林鎮的蹲點項目,所以才會對大林比較熟,當初因為「地緣之便」就不小心加入了團隊,聊著聊著也覺得可以在大林好玩出些什麼,也因為這些巧合,將4位年輕人湊到了一塊,替大林鎮也擦出了不少新火花。例如一開始他們只是想要做一些有趣好玩的內容,於是透過社群平台和自身據點推動如:食農教育、深入地方探索歷史等體驗活動。

 

 

「我們現在也有舉辦免廢市集。」說著說著雅玲的免廢市集讓我們豎起了耳朵。「廢物的廢,這個市集完全沒有金錢交易,妳可以拿別人的東西、別人也可以拿妳的東西。不同於有金錢交易的活動,很常舉行個一兩次就會沒有新意,倘若一將金錢交易抽離活動,會發現這場市集將變得很有趣。」如此循環互動下來,加上在地意識的生活,透過大林好讓大林更好,「不管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覺得很好。」大林好的4位成員如此說著,也讓我們覺得透過青年返鄉的創新思維與推動力量,或許正是嘉義改變的契機與原因。

 

 

延伸閱讀 | 聊聊嘉義的新變化

圖片提供:大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