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foodie 於2015在instagram成立至今累積超過43萬追蹤數,秉持公信力與粉絲忠誠度,不斷探索餐飲文化、分享美食、舉辦美食市集,為生活帶了更美味的動力。

莫非大環境的飲食型態已改變?

不知道是受疫情影響,還是整個大環境改變,現在想簡單吃個飯、敘舊聚聚餐都變得不容易,我的不容易指的是訂位。以前想吃什麼家常菜或是常去的餐廳可以隨時說去就去,單價高一點的無菜單餐廳即使當天打電話訂位也還是綽綽有餘,如今,新開的、得星的、好拍照的餐飲店家根本是一位難求,甚至需要動用關係、網路買代訂位才能有機會一嚐究竟,更不用說那些口碑好座位數少的壽司店、會員制甜點店了,不靠關係這輩子應該是吃不到的。有些餐飲店家也不接受朋友代訂之位子,需要本人到場才算有效訂位等等...總而言之,有時候自己在訂位或是規劃聚餐時,都會很無奈,心情不好時還會有點沮喪,只不過是想吃看看這些口碑好的店家,真的那麼難嗎?不釋出一點機會嗎?

 

其實我相信餐飲業者設立這些標準與原則一定有他的道理在,比方說會員制的壽司店可以保送熟客訂得到位,不會因為名氣高吸引更多客人上門後,以往支持的熟客們就被迫跟新客人競爭位子。店家可以利用訂位規則篩選自己熟悉、自在的客人服務,畢竟吧台服務是面對面,誰會想跟奧客面對面一整晚,躲都躲不掉。日式料理店講究飲食文化、注重客人隱私與服務,大多數台灣人對日本料理立下的許多原則,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甚至到更要求的用餐禮儀也願意妥協(例如:禁止噴香水...),高水準的餐廳提供高品質的用餐環境與服務,並有一套標準在,但我很好奇的是,近期發現一些新開幕的平價餐廳,開始跟風訂下許多訂位條件與規則,也還不算太容易訂得到位,這樣的方式真會有民眾買單嗎?飢餓行銷對於饕客來說是加分還是扣分呢?

 

疫情前想訂一些平易近人的餐廳,不是電話打不進去,就是網路預約已滿,幾次後確實會使人打退堂鼓,是真的好吃到如此難訂位嗎?還是只是餐廳飢餓行銷呢?無從得知。還有聽過朋友說可以在網路上買代訂的餐廳訂位,須支付約台幣700元,當下得知有這項服務時還蠻驚訝的,原來還真的有市場啊!如果說真的好吃確實是蠻值得等待訂位的,但如果要玩飢餓行銷,同時也必須確保餐點品質有一定的水準,否則風潮退去後的生意很有可能一落千丈,不是幾篇報導可以挽救回來的。

 

 

近期吃過最難訂的餐廳為鮨天本與昭和食堂了,都是幸運地有行家帶路才有機會吃到,果然是在外靠朋友。這兩家師傅做出來的料理,算是我吃完有感動也相當佩服尊敬的。鮨天本以壽司為主,為台北知名米其林二星餐廳,難訂位程度也是業界數一數二。昭和食堂則是開業已久的板前料理,只有8-9個座位,常常是被包場一年內都訂滿的狀態。 兩間餐廳的風格與手法不盡相同,但客人的滿意程度卻不相上下,體驗過兩間餐廳的感想就是可以理解難訂位的程度,也完全可以想像訂位者得到位子後多值得得意。對我來說,可能我只願意為了美味與難訂位成正比的餐廳耐心候位,其他沒有到這個等級的實在令我提不起勁。

 

 

疫情爆發前後,不論是中餐廳、西餐廳、燒肉或是日式料理,好的餐廳總是一位難求,或許這就是整個餐飲現狀吧,即使多了一點規矩、多了一些規定還是無法抵擋饕客想嚐鮮的慾望,也是疫情下解解無法出國玩樂的饞,比以往更願意專注在台灣的在地餐飲,好像也不算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