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傳統市場的人情味。
大直市場,這幾年變化不少,2020年前與招牌設計公司合作,替市場內的攤位,重新規劃品牌識別,讓整體視覺更為潮流與新鮮,也在2020年得到了台北市公有零售市場營運評鑑第一名。為了TaipeiWalker六月的主題特輯,我們硬著頭皮在大直菜市場裡隨意搭訕到一位在大直地區已經住了45年的陳媽媽,她手裡正提著一袋又一袋的紅白塑膠袋,裡投放著的,是家裡一個星期的食物存糧,有雞肉、豬肉、青菜,還有因為即將到來的端午節而買的粽子。
當我們問她關於大直菜市場/大直市場的印象時,她是這樣回答的:「菜市場大約是在我女兒小學還是國中的時候改成現在這個外觀,現在女兒都快40囉……每個禮拜我都在這裡買一大堆的菜回家,雞蛋我也是在這邊買零售的,跟超市比起來比較新鮮,還有這邊的豬肉跟牛肉還有魚,那是一個新鮮。」話鋒一轉,她又提到大直市場除了眼前這棟外,其實範圍還擴及了旁邊的巷弄,以L狀的方式呈現。故事聽得我們入迷。
那條短短不過200公尺的小巷,販賣大直地區家庭主婦的日常所需,大直市場裡自然各種雞鴨魚肉、五穀雜糧與乾貨都有,而走到了市場外的小巷弄內,衣服、鍋碗瓢盆、南北雜貨店、轉著藍白旋轉燈的男士理髮廳......更是表現了整個大直菜市場的個性。陳媽媽回憶起從前的大直菜市場,以及現在的大直市場,那是一種複雜的情緒,「現在菜市場感覺好像沒有以前熱鬧了,以前除了市場裡面的攤販,其實圍繞在那棟建築物周圍,還有旁邊這條巷子的路邊,都是滿滿的賣菜的攤販。」現在因為市場管理的關係,移走了路邊的擺攤,退縮到巷弄的商家內或是市場裡,雖然乾淨整潔了不少,但就少了些喧嘩。
陳媽媽回憶起大直市場,直用「人情味」來形容。
我們就暫且把整個大直菜市場分成冷氣市場跟巷弄市場兩部份吧!她先是帶我們走進有冷氣的大直市場裡,說:「你看那個賣菜的攤位啊,就是有賣板豆腐的那攤。以前我們帶小孩來買菜,當時這裡人多地板又濕,剛好又因為跟他們買菜買到認識,所以買到那攤,就會把小孩留在那邊,讓她在那邊玩,剛好老闆的小孩也一起顧攤,一大一小就一起玩。等我買完菜再來接她回家。」陳媽媽一邊走領著我們走回巷弄市場,一邊回憶,眼裡好像瞬間閃過了些落寞。買菜買到變朋友,攤商左一句「某某太太你來啦~」、右一句「哎呀某某媽媽今天是帶兒子來買菜喔?」,可能走在路上還會遇到鄰居,就順口打個招呼說:「你也來買菜啊?」菜市場的人情味就是這樣一句又一句堆疊出來的。
時代的變遷,許多攤商開始年輕化,當年年輕力壯的媽媽爸爸們如今變得白髮斑斑,可能換長大成年的小孩帶他們出門買菜,一代又一代的接替,也成為如今大直市場另一個不同的情景。說到二代的世代交替,那就一定要提到大直市場旁邊小巷最底端、靠近北安路的那間無名什錦麵店了。
這是陳媽媽特別推薦我們的大直美食。「這間麵店,從我女兒國小開始就吃到現在,他們就這樣一個小店面,從早賣到晚。」簡單用粉紅色的紙印出餐點品項,與其說店面,不如說是有屋頂的小攤,兩個灶爐、一張不鏽鋼推車裡放著一鍋用大骨熬煮的清湯,後面架上放著調味料、鍋碗瓢盆與材料,就這樣一對老夫婦和一個年輕人一起管理的這間小店。
一碗什錦湯麵90塊,在人們印象中寸土寸金的大直,竟有著這樣的平民價格。樸實無華的湯麵與煮麵,從老夫婦還年輕的時候開始營運,如今老闆年紀大了,拿不太起鍋鏟了,由兒子接班,替父親拿起鍋鏟繼續在火爐前翻鍋,彷彿就像是身後整個大直市場的縮影,一代傳著一代,這裡所彌漫的氛圍,是在量販店或是超市裡無法營造的氣氛,更是台北各區域的縮影,也是都市裡很特別的人情味。
圖片來源:TaipeiWalker編輯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