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心理師、美國NAHA國際高階芳療師、英國IFPA國際芳療師。現任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諮商心理師、多個知名網站合作作者、親職/旅遊作家。

產婦的身體復原、自我照顧的程度、新生兒照顧,以及與家人關係和因應行為皆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生孩子對女性而言,是身心理的一重大衝擊,而生產過程銜接產前及產後重要階段,生產所累積的疲倦,可能延續至產後,倘若坐視不管,其疲倦感將不斷累積影響產婦的情緒,甚至導致產婦的注意力及記憶力受損,並影響日常生活及行為能力,對於身體心理的健康造成莫大的損害。若坐視不管任其滋長,則可能讓「產後憂鬱症」前來敲門。

 

【許妮婷專欄】生產後不斷囤積的疲憊感,是產後憂鬱症的警訊
▲ 圖片來源:(左) pexels、 (右)許妮婷

 

什麼是「產後疲憊」呢?先從「疲憊」定義,疲憊是一種主觀覺得身體、心理不適的感受,是不愉快的經驗。而產婦經歷漫長的待產、分娩的體力消耗已夠勞累,再加上產後身體不適所引起的虛弱和倦怠的感受,形成負面、無法忍受的耗竭感。簡而言之,產後疲憊是一種母親主觀感覺疲憊到耗竭的狀態。

 

【許妮婷專欄】生產後不斷囤積的疲憊感,是產後憂鬱症的警訊
▲ 圖片來源: pexels


「產後疲憊」若持續超過一個月可能引起慢性疲憊,潛在地影響母親與新生兒之間的安適,宛如產後憂鬱的前奏曲。產婦的身體復原、自我照顧的程度、新生兒照顧,以及與家人關係和因應行為皆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那麼產後疲憊究竟是怎麼發生的?Pugh and Milligan提出三大因素,分別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情境因素,三者交互作用影響:

  1. 生理因素:血液容積的減少,包括貧血和出血、感染、體重的減少、懷孕引起內在器官的改變、分娩時間長短、生產方式、傷口癒合、身體不適和疼痛、懷孕及生產的後遺症、荷爾蒙改變、母乳哺餵等。
  2. 心理因素:憂鬱、焦慮、負向的感覺、睡眠困難、缺乏支持系統、身體心像改變、母親角色轉變等。
  3. 情境因素:年齡、胎次、社經地位狀態、新生兒照顧責任、缺乏家庭照顧支援、家中有學齡期幼兒等。

 

在認識了產後疲憊的形成原因之後,是不是讓你更貼近產婦難以言喻的世界一些?在你以為你的朋友生完孩子身材走樣、性情大變等,其實她背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生理、心理及情境因素交纏著。每一位產後媽媽好好地為自己溫情喊話:我需要先關注自己,才有能量更愛你。學會關心照顧自己,之後才有能力跟力量來愛寶寶跟親友。

 

【許妮婷專欄】生產後不斷囤積的疲憊感,是產後憂鬱症的警訊
▲ 圖片來源: pexels

 

最後的小小提醒,我們都可以當個貼心的親友團,表達對產婦的關心並非唯有登門拜訪,可以先捎訊息或電話詢問產婦身心狀況,以當事人的需求為首要感受,並非僅有見上一面才能表達你的友好。在此特別感謝生產第二胎時,友人明白我亟欲休息,親手熬了雞湯跟帶上整箱櫻桃,送到櫃台後再轉而告知,體貼我的需求同時也遞上她溫熱的關懷,至今回想仍深深感動。

 

參考文獻:
Marshall Klasu, John Kennell.(1982).Parent-Infant Bo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