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現居東京。喜歡大都會的新潮繁華,也愛地方小鎮的人文風情。寫遊記、寫散文、寫小說也寫少兒讀物。近作為長篇小說《不在一起不行嗎》、散文《東京直送》和旅記《日本小鎮時光》,並曾以《麒麟湯》一書獲得金鼎獎。 官方IG:https://www.instagram.com/weizhong925/

旁人眼裡的好壞到最後其實都是不重要的,最終還是要坦然地問自己,喜歡或是不喜歡。

我家的餐桌旁有個層架,其中一區專放咖啡豆。家裡至少常備兩種不同的咖啡豆是我的堅持,因為想要早上喝一種,下午再喝另一種。疫情前,還會多一罐是低咖啡因豆,那時台灣家人和好友常來,有些人只能喝低咖啡因咖啡,那是專門為他們準備的。
 

早年我都是在超市買磨好的咖啡粉,現在則是固定去幾間咖啡店買豆子,要沖以前才現磨。愛喝咖啡的人,肯定都會好奇對方喝的咖啡豆是哪來的?東京實在有太多咖啡店了,選擇很多,然而,要成為日常固定回購的咖啡豆,則需要在CP值上好好仔細思考才行。因為如果每天都要喝兩杯的話,咖啡豆就是日用品,消耗量非常可觀。時尚咖啡店裡賣的昂貴咖啡豆,偶爾嘗鮮買一兩次還行,三百六十五天都喝,太傷荷包。因此生活智慧王就是必須在住家或職場附近,找到幾間好喝又不貴的咖啡豆店家才行。

我現在固定喝的咖啡豆來自於兩家店,一家是從谷中發跡的「YANAKA COFFEE」,另一家是月島發跡的「LIVE COFFEE」。離我家最近而常去的分店,前者是東銀座店,後者則是築地店。這兩間店的豆子都是自家烘焙,比較特別的是YANAKA賣的是生豆,決定好要買哪種豆子以後才開始現場烘豆,所以最快也要等二十幾分鐘才能拿到豆子。
 

我不愛喝太酸的咖啡,所以會挑口感偏一點苦,或說濃厚一點的豆子。基本上來說淺焙的豆子喝起來比較清淡但偏酸,中焙到重焙的就濃一點,苦味也多一些。這兩家的咖啡豆種類非常多,每一種的口感都標示得很清楚,依照自己的喜好挑選,光是同一間店試換不同口味的豆子就能喝很久。價格上雖然也有賣很貴的豆,但大致上來說都走經濟實惠路線,品質也很穩定。

偶爾家裡的咖啡架上會出現第三家東京的咖啡豆,也是來自於住家附近的築地,一間在場外市場小有名氣的「米本咖啡」。一九六〇年代開業的米本咖啡,是許多進出築地市場的人們共通的記憶。咖啡豆外帶回家可以慢慢品味,但有機會也別忘記進店內飲用,感受嘈雜卻充滿生命力的在地風情。
 

有時我也會在「KALDI」買咖啡豆,在日本的價格算合理。他們常會有季節性的限定咖啡豆,我喜歡挑這種來試試。台灣也買得到了,只是不知道豆子經過運送的時間和置放後,磨出來的味道是否不變?有咖啡專家說,咖啡豆是會呼吸的、有生命的,意思是咖啡豆跟其他的食物一樣,都有賞味期限,放久了再磨就不好喝。
 

星巴克的咖啡豆我也會喝,不過都是用喝咖啡集點免費換來的。在目黑川旁的那間星巴克臻選東京烘焙工房,有推出該店烘焙的咖啡豆,好像只有限定在日本販售?如果兌換咖啡豆時,我會挑這款豆子,喝起來也是我愛的濃厚口味。
 

最後要說的是無印良品的咖啡豆。在日本的MUJI有販售四款未磨成粉的咖啡豆,其中有一款叫「DARK」是我偶爾會買的。比起最初提到的那三間咖啡豆專賣店,可能有人會質疑無印良品的咖啡豆好喝嗎?說真的我覺得並還不差。喝起來⋯⋯就會有一種你正在MUJI CAFE用餐的氣氛。前提是你跟我一樣愛吃無印餐廳,就會喜歡。
 

我和台灣的好友每隔一段期間互寄包裹時,常會順便交換兩座島嶼的咖啡豆。在東京的家裡,喝著西門町「蜂大」咖啡店或木柵景美溪畔「小廢墟咖啡」的咖啡,搭配從銀座三越買回家的日式和菓子,我喜歡嘗試一種料想不到的地域性配對。
 

我的咖啡櫃上經常流動著旅行的風景。旅行時,從當地的咖啡館買咖啡豆回家,是這幾年喜歡做的事。年輕時愛買當地紀念品,但事過境遷後發現很多東西最後都變成占空間的廢物。咖啡豆非常好,喝完了就沒,避免陷入囤積物品的窘境,還能延續旅行的回憶。咖啡豆一磨就能嗅聞到香氣,一秒回到旅途中的空間。豆子總有喝完的一天,雖然心裡會感到些許悵然,但那是必須的情緒。旅行就是要留下一些這樣的想念,才有再出發的一天。
 

雖然我喜歡買咖啡豆,愛在家裡磨豆煮咖啡,但老實說,我稱不上對咖啡豆有什麼很專業的暸解。不少廣受讚揚的高級品種咖啡豆,例如藝伎咖啡豆之類的,我喝了以後,還是喜歡日常在住家附近買的豆子,價錢還少了一大半。
 

這讓我想到吉本芭娜娜曾在散文裡寫過,她曾經很愛去下北澤的一間餐廳,每次飯後老闆會端上一杯咖啡,總讓她覺得回味無窮。到底用了什麼好豆子呢?有一次她終於忍不住問了,結果答案只是超市裡賣的平價咖啡粉。
 

咖啡豆是這樣的,生活中許多的價值觀亦然。旁人眼裡的好壞到最後其實都是不重要的,最終還是要坦然地問自己,喜歡或是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