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什麼事情都想做,不要被工作效率所帶來的爽快感受所蒙蔽,而害身體產生抗拒、拖延我發揮實力。
因為開了間超迷你的出版社,同時從事許多跨領域的工作,很多人都認為我有源源不絕的能量、工作效率很棒(說來害羞,我曾被叫做出版業的原子小金剛......現在剃了平頭大概直接變成金剛了)。但事實上,沒有太多人知道拖延症才是我這輩子做得最好、最值得誇耀的特質(你在驕傲什麼啦!)。
既然談到拖延症,就必須聊聊我的第一次職災。
就在我開出版社約莫兩年,順利出版了第一本書《飛踢,醜哭,白鼻毛》之後沒多久,我忽然發現自己沒辦法讀書了。那種感覺十分微妙,一開始是不想看稿子,再來是面對書籍推薦邀約時,看著影印好的紙稿覺得煩悶,於是手邊許多工作進度都慢慢拖延。當時,我也開始有了許多邀約,開始全台灣跑來跑去的日子,我自然也把重心放在四處演講、開會、討論合作案上面,而讓當時合作的編輯協助我完成編務細節。
原本以為只是心理學中經常運用於讓人戒菸的洪水法,因為太愛讀書了,所以一次讀太多有點膩,過一陣子就會好。不料,長長的時間過去了,我卻發現不想看書稿的心情越趨嚴重,後來,我竟然連正常的書都沒辦法閱讀了。看到一本書,就覺得反胃想吐,好像看到一塊生肉。
原本喜歡逛實體書店,同時觀察消費者如何看待逗點出版的書籍,但在覺得書本噁心之後,也沒辦法再去逛了,因為走進一間書店,看見書櫃、平台上滿滿的書籍,只覺得自己站在傳統菜市場的正中間,被無數蒼白溼潤的生肉所包圍,除了噁心還是噁心。
以閱讀為工作主體的我,在那個時候,完全沒辦法讀字,更不用提正常的工作了。於是,每天上班的時候,我盯著電腦螢幕看,覺得每一封信好像都是冤親債主寫來的(事實上也是啦,很多都是來催我繳交期限範圍內的資料或工作進度),下意識想逃避,於是就打開youtube看模特兒跌倒或是可愛動物影片,甚至反覆觀看恐怖片裡有人遭到刺殺的精彩剪輯片段......一整天都在網路亂晃,就是不想工作,無法工作。
那時,也因為理解出版業內各種工作流程的進度,我面對deadline的態度與一般人不同。我會推估對方的工作時程,根據不同工作內容去重新訂立一個可以拖稿的期限,並以此與邀約單位進行協商。雖然總是踩線繳交,成果也多半不錯,於是相安無事、甚至也獲得很多肯定。我相信,在那個時候,我一定有好幾次成為全台灣最會規避deadline的人,拖延症的王中之王。
但,我內心好痛苦,一方面憎恨自己怎麼會沒辦法順利讀字、輕鬆工作,一方面則是被逃避工作帶來的罪惡感所吞噬,真的好幾次都馬景濤上身覺得自己無法呼吸了。原本我就擅長多工處理任務,腦袋裡面的思維畫面是活生生的多重視窗,然而在被拖延症折磨的那段歲月,這項技能在時限擠壓之下,竟然意外進化,讓我的工作效率高得誇張,甚至隱約可見某種原始的動物直覺(可能真的是被逼急了,連狗都會跳牆啊啊啊)。在最嚴重的狀況之下,我一個禮拜可能有五天的時間都在逃避工作(但大腦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各種工作的細節),然後在一兩天或半天內,完成一整個禮拜應該完成的進度。
那種狀態實在太不舒服,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會發瘋。直到我去香港出差時,在飯店因為要評估出版計畫而閱讀英文版的《綠野仙蹤》,原本翻書就覺得噁心想吐的反胃感,忽然被紙頁上桃樂絲、錫人、稻草人、獅子的真摯情誼所療癒,那也是睽違多時,我再度感受到閱讀的喜悅,嘴角微笑地把書本翻完。
我曾經浪漫地認為《綠野仙蹤》就此治癒了我的拖延症,後來才發現,非也。這本經典童話所喚醒的,是我願意讓自己投身書頁之中,去感受、去想像抽象的故事,而不去思考那一本書的外觀、排版、紙張、設計、定價等具體要素。
而拖延症,直至今日,雖然不像那段時間逼人,但其陰影始終不曾離開,總是占據了我原本就混亂的思緒,讓我在某個安靜的片刻因為想到有什麼東西沒有做好,而嚇出一身冷汗。但面對要解決的事情,我又往往盯著電腦螢幕而感受到肩膀手指僵硬,遲遲無法處理,最後又打開了youtube,以兩倍的播放速度觀看更多模特兒跌倒或是新聞主播出糗的影片。
直到疫情這兩年,我被迫靜下心思考自己與世界之間的關係及被迫參與的改變,才在對照今昔生活的時刻,發現了造成我拖延症爆發的關鍵,就是多工!我是工作狂,仗著自己工作效率很高、腦袋靈活懂得變通,於是喜歡到處開戰場,把這些挑戰當作打電動一樣,上癮一般思考各種方式去破關,並且沉浸在成功打怪的喜悅之中。
就算我的大腦擁有解決一百項工作的高效率,我的身體也無法承受一百件工作同時帶來的壓力。我觀察到我的拖延症會安排解決問題的順序,不論工作的重要性,只能優先解決時效最近的那一項。我的大腦會為了其他還不能排進解決清單的工作而煩惱、痛苦,而我的身體則是抗拒、不願意跟著工作清單的安排而走,甚至拖著我不准我有所反應。
這或許就是拖延症的身心拉扯,最殘酷的惡性循環。
回頭想想,就算現在我們有各式的程式與免費工具可以使用,讓我們得以高速解決各種事物,但我們的大腦結構其實仍沒有進步到可以自在接收那麼多的訊息(歡迎閱讀《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這也難怪雖然我們一直解決問題,但問題永遠會以更新更快的姿態復返(每個人都練就一身球來就打的技能,但沒想到球真的立刻被打回來了)。有了email,甚至是line,以往傳真、信件寄送的「慢」再也不復見,我們失去了緩衝的時間,不是演化成多工的身體,也被迫成為千手觀音或是章魚哥,火力全開地運轉,最後發現自己是籠子裡的天竺鼠,永遠在滾輪裡跑卻永遠沒有終點。
意識到這件事之後,我也開始調整心境並練習放棄一些有趣的目標,不要什麼事情都想做,不要被工作效率所帶來的爽快感受所蒙蔽,而害身體產生抗拒、拖延我發揮實力。如今,雖然偶爾拖延症依舊會爆發,但與過往相比,都是小菜一碟了。
在我來看,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拖延症的跡象,或許第一件事不是下載「生產力工具app」去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列出事情輕重的清單,審慎評估自己的身心狀況與時間壓力,把可以延的工作一口氣往後拉,專注在當下最重要的任務上就好。畢竟,效率再怎麼好,你的生命值也不會增加。反而因為更快完成了某些工作,而讓你下意識在時間線上填入更多工作,最後過勞。